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聚焦于土壤环境中包括微塑料在内的塑料污染,综述了微生物与土壤塑料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i)土壤塑料的来源、迁移及其在土壤中长期贮存的基本特征;(ii)土壤微生物对塑料的影响;(iii)塑料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土壤动物、农作物生产以及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功能微生物、实验参数设置、塑料圈、塑料与土壤微生物的大尺度及长期研究等,为从微生物角度认识和解决土壤塑料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海洋中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一类富含碳的黏性物质,由酸性多糖组成,主要由浮游植物产生。EPS主要分为三类:细胞涂层EPS、溶解性EPS和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EPS本身呈溶解态,属于溶解有机碳库;但EPS可通过凝结或起泡方式转换形成颗粒态的TEP,属于颗粒有机碳库。EPS能被微生物降解或吸收,直接参与微食物环的碳循环。颗粒态的TEP可聚集生物有机颗粒形成"海洋雪",加快有机碳的沉降。因此EPS成为连接溶解态和颗粒态有机碳的桥梁,有效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碳库的分配,在塑造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EPS的特点、形成机制、对细胞积聚和海洋碳循环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目前EP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
某些工业锅炉的主汽阀管座采用了补强圈进行开孔补强,但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借鉴压力容器的压缩空气检漏规定,当铆工及焊工水平不足以保证一次合格时,易导致出现泄漏事故,返修耗时较大,且可能遗留隐患从而未能保证使用安全性能。本文结合工业锅炉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泄漏事故,对补强圈的焊接、检验工艺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4.
苯的主要毒性作用及中毒症状 苯是一种重要的芳香族烃,无色透明、有芳香味、易挥发、易燃、有毒.常温下即可挥发,形成苯蒸气,温度愈高挥发量愈大.  相似文献   
65.
开展对热害矿井的治理,基础工作是对矿井巷道周围的温度分布进行掌握,其中又以围岩调热圈的研究最为重要。本文对井巷围岩调热圈及围岩在通风条件下的散热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推导调热圈半径和温度场;以三河尖矿的巷道围岩调热圈为具体实例,对影响围岩调热圈半径及边界大小的若干个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内的调热圈半径不同,其中其半径的形成与通风时间因素的影响最为密切。测试的结果对该高温深井进行通风量控制以及热害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对电动葫芦用弹性轮胎联轴器及中间轴装置在设计中因没有考虑中间轴的自重作用而使弹性轮胎圈产生变形,从而发生了中间轴塑性弯曲和弹性轮胎圈的破坏。提出了改进办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7.
荧光假单胞菌群根部定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定殖动态、引入菌株的特性及其环境条件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10a来有关荧光假单胞菌群根部定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8.
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调集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当前我国消防力量配置及灭火救援的现状,在对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进行灭火救援力量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动态灭火救援圈理论为指导,遵循时间距离最短、同一行政区优先、战斗编成等级优先、类型适应以及力量调集比例限定等原则,构建基于区域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力量需求分析,并以灭火救援战斗编成为基本单位的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调集模型,该模型可为消防指挥员跨区域调集灭火救援力量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9.
基于新奥法隧道围岩变形动态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隧道施工的复杂性,依据新奥法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基于新奥法隧道围岩变形动态监测方法。依据重庆地铁隧道某车站的工程实践,结合传统监控量测方法的程序,对动态内容进行了介绍。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水平收敛位移作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围岩变形的一般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新奥法隧道围岩变形动态监测方法,通过自身方案的不断改进,不仅可以有效地为设计、施工与支护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而且可以用于优化隧道二次衬砌时间。为围岩分类、大变形预测、岩爆预测、岩石松动圈预测及反分析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采用声发射技术,对东丽T700碳纤维和2款树脂基体的界面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多组单丝拉伸试验,获取T700碳纤维Weibull形状参数m和尺度参数σ0。使用单纤维断裂方法,利用声发射技术进行监测,选择声发射信号的幅值和能量作为特征,对T700碳纤维和透明的E51环氧树脂及不透明的聚苯硫醚树脂的单纤维断点数量分别进行评估,并与显微镜观察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获取了T700碳纤维与2种树脂的单纤维断裂声发射信号特征数值。通过声发射监测和显微镜观察法,测量得T700碳纤维与E51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分别为44.03、46.47 MPa,偏差在5.5%左右。通过声发射技术,测量得T700碳纤维与聚苯硫醚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33.43 MPa。结论 使用声发射技术能够准确监测碳纤维/树脂界面中单纤维的断裂信号,为评价纤维和不透明树脂的界面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