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26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132.
镧积累对红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镧积累对红壤有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镧积累降低了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有效氮、有效磷含量与镧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镧对土壤有效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3.
《产业与环境》2000,22(2):24-27
可持续家业体系的探索要求所有农业食品工业寻求就能源、原材料、制造、废物、流通和消费而言最高效率的生产形式,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仪器保障与质量地该食物链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环境表现和社会经济表现评估,这(在无机肥料的情况下)包括仪器和工业产品方面原材料的提取与加工、制造、流通、家业使用、和农场大门外的归归,再循环和该系统的流失都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4.
在辽宁西部褐土上历时10 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最好,平均增产率50%,平均每千克 N增产粮食21 kg。供试褐土富磷,试验前3 a施磷肥不显增产作用,之后增产明显,10 a平均增产率10.9%,平均每千克 P增产粮食47 kg。供试褐土富钾,连续10 a施钾肥不显增产作用。 在施用化肥基础上每年以60%收获产品直接堆腐回田,可比对应的化肥处理分别增产(10 a平均)40.6%(无肥对照)、19.5%(N肥基础)、12.1%(NP肥)和8.1%(NPK肥),平均年增产粮食(混合、烘干)分别为1.54、1.08、0.79、0.52 t/hm2。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效益在试验的10 a中有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表明以堆肥形式循环回田养分的作物增产作用有着明显的残效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5.
本研究在雷州半岛贫瘠的砖红壤上进行.施用基肥可提高尾叶桉材积的生长量,直至4年时仍有极显著的效应.最佳施肥处理比不施肥材积肥材积增长315%基肥的施用以氮、磷、钾配施效果课最好.施PK、NK、NP的材积分别只有NPK全肥的67%、42%和28%。本试验不同处理中,最佳配比是每株N15g、P30g、K30g.施用一定量的N、P、K可改善植株的养分状况.过量施用反而不利N、P、K的正常吸收.破坏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36.
植物床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风车草和美人蕉植物床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效果,建立了4级波式流人工湿地。结果表明,SS、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6%、77%、78%、77%和72%,美人蕉生物量和氮磷含量都要高于风车草,植物组织中氮磷分布为叶>根>茎。重金属在植物中的含量为Zn>Pb>Cu>Ni>Cr,其中Zn、Pb...  相似文献   
137.
针对芋艿连作障碍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玉米、毛豆与芋艿套作的田间试验,通过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以及芋艿产量、品质的分析,探讨套作减缓芋艿连作障碍的可行性。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连作芋艿、非连作芋艿、套作玉米和套作毛豆。结果表明:(1)套作可以均衡连作土壤的养分含量,套作处理平均可以比连作提升速效氮9.88%、速效钾58.21%、有机质70.36%,降低速效磷64.08%。(2)套作可以提升连作土壤酶活性,套作处理平均可以比连作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23.75%、脲酶活性38.15%、蔗糖酶活性129.60%。(3)在套作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磷、速效钾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pH、速效氮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氮显著正相关,套作使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子向非连作土壤转化。  相似文献   
138.
施用磷酸盐和沸石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王秀丽  梁成华  马子惠  韩月 《环境科学》2015,36(4):1437-1444
本试验在室内模拟外源Cd污染土壤,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和沸石单独施用,以及沸石和磷酸氢二钾、沸石和磷酸氢二铵二者配施,对Cd污染土壤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改良剂后,土壤交换态Cd含量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单独施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和沸石,以及沸石和磷酸氢二钾配施、沸石和磷酸氢二铵配施分别使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25.2%~51.7%、21.6%~46.8%、6.4%~23.2%、38.6%~61.4%和34.1%~56.4%.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且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有效态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02 6,各处理之间土壤p H值与有效态Cd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在施用磷酸盐和天然沸石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是降低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9.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土壤养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肖烨  黄志刚  武海涛  吕宪国 《环境科学》2015,36(5):1842-1848
为探讨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本研究选择了三江平原洪河湿地保护区4种典型湿地类型(小叶章+沼柳湿地、小叶章湿地、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4种湿地类型在0~30 cm土层内:1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速效钾、速效磷和速效氮则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且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2土壤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菌落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小叶章湿地最多,毛苔草湿地最少.3土壤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小叶章+沼柳湿地和小叶章湿地中3种酶活性显著性高于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真菌和纤维素酶与土壤养分各指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放线菌和蔗糖酶与速效钾、过氧化氢酶与速效钾、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关系.因此,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是反映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0.
水肥优化耦合下设施青菜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最佳灌溉施肥条件下设施青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微喷灌条件下设施青菜在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和干物质积累的特征以及与养分累积吸收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设施青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旺长期青菜体内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幼苗期(P<0.05),进入成熟期后略有降低。从养分吸收速率来看,旺长期3种养分的吸收速率均最大,幼苗期和成熟期吸收速率较小。3种养分的吸收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钾、氮和磷。整个生育期养分累积量和干物质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旺长期、幼苗期和成熟期。此外,设施青菜体内养分吸收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P<0.05),水肥优化耦合条件下氮、磷、钾3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吸收的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