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19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645篇
基础理论   423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五氯硝基苯对小鼠脑AChE的影响及多器官氧化损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五氯硝基苯(PCNB)对小鼠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及多器官的氧化损伤作用.对昆明种小鼠采用灌胃法进行200,400和600 mg·kg-1三个剂量染毒,每日一次,分别于染毒4,8,12和16d测定AChE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LPO)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1)小鼠脑AChE活性受到抑制,并表现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肝、肾CAT活性变化显著,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3)高剂量毒物在染毒16d时对脾脏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增强;(4)脑和血清CAT活性随染毒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明显.PCNB对小鼠可能具有神经毒性,对肝、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92.
微生物降解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非生物法处理和控制藻毒素污染的研究近况,阐述了微生物降解藻毒素的可行性、菌种筛选、降解机理及参与细菌降解藻毒素的酶,提出了今后在微生物控制及处理藻毒素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性畸变疣荔枝螺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取不同程度性畸变雌性个体,以生存于同一生境中的雄性个体为对照,检测了性畸变个体与正常雌性和雄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探讨TBT对性畸变个体SOD、LPO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疣荔枝螺性畸变程度愈严重,以上生化指标的差异愈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94.
A novel technology which combined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catalyzed by manganese mineral with electro-assisted coagulation process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 from simulated dye wastewater containing an azo dye Acid Red B(ARB)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is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nganese mineral could catalyz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dramatically. The TOC removal percentage of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catalyzed by manganese mineral was 43.6% while the TOC removal percentage of the process using the manganese mineral alone and using the electrolysis alone were 9.3% and 20.8%, respectively.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combined electroxidation with electro-assisted coagulation process could more effectively eliminate ARB. After a period of 180 min electrooxidation and 300 min electroreduction, almost 66.9% of TOC was removed, and the dissolved Mn^2+. could be effectivly removed. The effects of the order of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the proper ratio electrooxidation/reduction time, and current density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addition, a proposed mechanism of manganese-mineral-catalyzed electro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95.
PCR技术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中,与常规方法比较,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快王速简便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PCR应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学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酶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分析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介绍农药酶免疫分析技术。讨论酶免疫分析的基本类型、原理、开发程序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活性污泥系统中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与各自的酶活性密切相关。细菌对有机质进行分解,而原生动物对污水及细菌进行澄清,活性污泥酶活性高则出水水质较好。污水中毒性物质(如重金属)对活性污泥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原因是重金属离子能和酶中的巯基(—SH)结合。  相似文献   
998.
杀灭菊酯的微生物降解及酶促降解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测定了降解菌YF11及其胞内酶对杀灭菊酯的降解特性,在纯培养系统中,菌量为OD415nm0.20时,YF11对大于30mg/L的杀灭菊酯的降解呈零级动力学特征,浓度为30 ̄100mg/L时,降解速率为1.876-2.124mg/(L·h);浓度大于200mg/L的杀灭菊酯对降解菌YF11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降解速率与菌量近似成正比关系,10mg/L杀灭菊酯的降解曲线呈一级动力学特征。从YF11提取  相似文献   
999.
铅暴露引起的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损伤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乙酸铅1周后,对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物质(ROS)、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TOSC)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小鼠铅暴露后,肝脏GSH水平和TOSC值略有下降;GR、CAT、SOD活性被抑制,在高剂量铅暴露组尤为明显;ROS升高1 5倍.这些结果表明,铅能对小鼠肝脏的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以泥鳅鳍二倍体(DIMF)和三倍体(TRMF)细胞系为受试细胞,研究杀虫单对2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得DIMF与TRMF 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73 mg·L-1、146.26 mg·L~(-1)。DIMF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RMF。经杀虫单处理的活体细胞表现为细胞伸长,空泡化和脱落并游离于培养基表面的现象。2种细胞系酶活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杀虫单浓度为0~100 mg·L~(-1)时,SOD和GST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200 mg·L~(-1)浓度组酶活力逐渐降低;0~200 mg·L~(-1)时,ACh E活力与杀虫单浓度呈负相关,并且三倍体3种酶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50 mg·L~(-1)杀虫单就能对细胞核造成损伤并形成微核,微核率随杀虫单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杀虫单浓度达到200 mg·L-1时,微核率出现最大值,DIMF和TRMF分别为3.3‰和3.7‰,2种细胞的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DIMF和TRMF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DIMF和TRMF病理变化情况相似:染色质凝集趋边,细胞核分解成多个,细胞内出现空泡和凋亡小体,表现出凋亡的特征。研究表明杀虫单的细胞毒性机制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酶活性从而诱导凋亡,不同倍性细胞系之间的差异主要与多倍体细胞体积大,胞内物质多,分裂快,生长旺盛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