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安全科学   42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19篇
综合类   1841篇
基础理论   253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362篇
灾害及防治   21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利用效率问题。由于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利用方式等诸多变量的不同,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可能途径。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统筹区域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收敛趋势明显,而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趋势: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区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缩小这种区域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992.
池州地区位于长江南岸 ,安徽省西南部。国土面积 8391km2 ,人口 1 5 2万 ,呈“七山半水分半田 ,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该地区建国后三建两撤 ,失去许多发展的机遇 ,工业欠发达 ,但生态环境非常好 ,境内处处山清水秀 ,树木郁郁葱葱 ,人和自然比较协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池州地区最宝贵资源 ,是池州形象的反映 ,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早在 1 988年池州地区重新组建时 ,地委、行署就明确提出“不会治山治水 ,就不会治区”的发展思路 ,并坚持治山治水不松懈。长期以来 ,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没有破坏生态环境 ,而且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993.
《环境保护》2014,(1):62-63
一个好的管理体制,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市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以选人用人为重点,打造敢于担当的环保队伍,为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94.
孙钰  杨雪杰 《环境保护》2013,41(2):31-34
新年伊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一场连续数日的灰霾天,北京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很多城市都经历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数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都出现PM2.5值"爆表"的现象.严重的灰霾污染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很多市民也对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表现出格外的关注,驱逐城市上空灰霾,常见蓝天成为各地市民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995.
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企业绿色竞争力测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评估企业绿色竞争力是有效培育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前提和依据.该文通过构建熵权模糊评价模型,以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对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4个重污染行业的144家上市公司的绿色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分析.测评结果显示:两地区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总体水平相当,且都有待提高;两地区行业绿色竞争力平均水平排序相同;长三角地区内部企业绿色竞争力两极分化程度大于环渤海地区.讨论认为:由于两地区的产业政策、环境管理协调、政府政策执行力度等较为一致.而出现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趋同的现象.但是,环渤海地区的科学发展具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996.
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出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97.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深度触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此。在测算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地区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分析三大地区碳排放的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少。并且从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上看.东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最慢;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三大地区生产总值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解释它们之间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针对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减少我国碳排放的政策建议。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99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道路网密度增加,开发区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造成了严重的水土资源利用失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本地区城市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例,对本区城市化过程中有关水土资源环境恶化、水污染增加、土地资源流失,以及城镇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作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对长江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加强长三角地区水质环境的整治提出了4点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内容之一,沿线涉及中亚、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多个省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下降是这些地区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新丝路经济带建设发展面临的非传统因素之一。为此,文章以"一带一路"规划中重点涉及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12个省份为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将人均资源拥有量、用水总量和废水排放总量等因素纳入到模型分析中,估算这些地区从2000~2013年的水效率,结果显示,新丝路经济带沿线12省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进而提出这些省份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应该采取的节水减排施,为这些省份在新丝路经济带战略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邓蕙林 《环境》2010,(4):6-9
3月18-19日,广东省政府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佛山南海区环境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周生贤部长在题为《逆市飘红显华章——广东南海区探索环保新道路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指出,"南海经验再次证明,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小康后,改善民生的优先选择是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