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以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的高阳平湖段为例,探讨随着调水方式导致的水位变化,三峡库区支流金属离子Ca、Zn、Fe、Cr、Pb、Cu和Hg等在时间、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的分布和动态.在2013年6月5日~2014年5月29日为期1 a的采样周期内于澎溪河长年回水区高阳平湖的4个采样点采样共21次,平均每17.3 d采集一次.水体样品分别采自水体表层(0~0.5 m)、中层和底层(底泥以上0.5 m).冬季水体不分层期间,中层样品采自水深1/2处,分层时则采自温跃层.应用RBR-80220型水质自动分析仪监测各样点水温、电导率、水深等数据.水样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各金属质量浓度.运用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Hg离子为例,利用Matlab软件构建各水位时期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分布三维柱状图.结果表明:(1)从水体可溶性金属离子质量浓度角度,澎溪河水质总体较好,Cr、Pb、Cu、Zn和Hg等离子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相应离子质量浓度;(2)在来源上,Cr、Pb和Cu等离子来源于干流回水;Fe和Zn离子来源于澎溪河内源;Hg离子来源受干流回水和内源影响.金属离子随着温度分层出现质量浓度分层现象;(3)影响高阳平湖电导率的主要物质是非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SA)与聚丙烯酸钠(PAAS)交联形成的复合高分子凝胶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性能。讨论了凝胶用量、吸附时间、p H范围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复合凝胶对各种离子的去除率大小。结果显示该复合高分子凝胶对Cu2+、Pb2+、Cr3+3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明显。吸附时间达到4 h后,3种离子均可达吸附平衡。当用量增加到462.5 mg/L对Pb2+、Cr3+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最大值98.7%和99.5%,当用量增加到1 387.5 mg/L对Cu2+的去除率达最大值98.1%。溶液的p H为4~8时,对3种离子均有较高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以SA-PAAS复合高分子凝胶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3.
采用海绵铁填充的SBR反应器,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外加Mg2+、Mn2+、Cu2+、Zn2+和Al3+等金属离子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去除污水中COD、NH3-N、TP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g2+、Al3+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TP的去除效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较良好的水平;Zn2+对体系去除NH3-N及低浓度的Mn2+对体系对TP的去除都存在时间-浓度累积效应;Cu2+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特别是对TP的去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正众所周知,环境中少量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如何有效的检测、脱除这些有害物质也是人们一直关注和想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荧光探针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用于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但是,多数荧光探针难回收并重复利用,其较差的亲水性也不利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因此,开发高性能、易回收且亲水性好的光化学传感器,实现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实时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125.
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诸氏鲻虾虎鱼的单一和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静态实验法研究重金属Hg2+、Cr6+、Cd2+和Pb2+单独以及两两联合对不同发育阶段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单独作用下,Hg2+、Cr6+、Cd2+和Pb2+对1日龄诸氏鲻虾虎鱼早期仔鱼的48 h LC50分别为0.0013、5.0、12.2和313 mg/L,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诸氏鲻虾虎鱼的毒性依次为:Hg2+Cr6+Cd2+Pb2+,诸氏鲻虾虎鱼对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依次为: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幼鱼,诸氏鲻虾虎鱼对Hg2+的安全浓度阈值0.013μg/L;4种重金属离子对诸氏鲻虾虎鱼两两联合的毒性效应为:各发育阶段Pb2+-Cd2+、Pb2+-Cr6+主要为拮抗作用,不同发育阶段诸氏鲻虾虎鱼Cr6+-Cd2+、Hg2+-Cr6+、Hg2+-Cd2+、Hg2+-Pb2+联合毒性效应不同。海水水质标准修订时应对Hg进行更严格的控制,诸氏鲻虾虎鱼早期仔鱼对重金属离子毒性更敏感,其适用于水环境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6.
硫脲对酸性红壤 pH值与金属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王文  曾清如  周细红 《环境科学》2014,35(3):1119-1124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硫脲与尿素配施后,对酸性红壤的pH值及其金属元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加尿素后,其pH值有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硫脲与尿素配施后,其pH值的下降趋势会受到抑制,尤其是当硫脲浓度达到5.0 mmol·kg-1时,土壤pH由最初的4.65上升到6.50以上,并在实验的中后期一直维持在6.0以上.硫脲和尿素配施后,Cu的有效态含量受硫脲浓度的影响较小,Zn、Al的有效态含量随着硫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Mn的有效态含量在高浓度硫脲下,其含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达到110 mg·kg-1以上.对于Cu、Zn和Al来说,在不同浓度硫脲和尿素配施后,其有效态含量与土壤的pH值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而对于Mn来说,在单施尿素的情况下,其有效态含量与土壤的pH值呈现出负相关,而在施入硫脲后,其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酸性红壤Al有效性随着土壤pH的升高而减小,当硫脲与尿素配合使用时,短期内土壤pH上升得更高,从而使得酸性红壤中Al的有效性减小.在硫脲和尿素配施后,土壤中Mn的有效态含量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土壤的pH值,由于硫脲对Mn的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其含量受到土壤pH值和硫脲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7.
采用比表面积分析(BET)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青霉素菌渣吸附青霉素机理进行研究,同时比较了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素菌渣中多糖类、氨基酸类以及纤维类均参与反应。金属离子的存在对青霉素菌渣的吸附特性有强化作用。青霉素菌渣的氨基、羧基和酰胺基均参与吸附,形成青霉素菌渣-青霉素-金属离子三元共聚物,菌渣官能团与青霉素存在cation-π作用,构成青霉素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128.
采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金属镍与桑色素形成络合物的条件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pH为7.00的B-R缓冲体系中,桑色素与镍络合并在-1.13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波,其峰高与桑色素浓度在8.00×10-6~1.9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7,检出限为6.00×10-6mol/L。测得镍与桑色素的配位比为1:2,表观稳定常数为2.22×1011。  相似文献   
129.
高铁酸盐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永春  谢家理 《四川环境》2004,23(2):17-20,24
本文综述了高铁酸盐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除藻,有机废水的氧化混凝,恶臭物质的氧化去除,重金属离子及放射性废水的混凝沉淀,以及色度浊度的去除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0.
主要介绍了采取HGAFS法测定污泥中铅含量的分析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对应用方法提供了相关的仪器参数.在注意事项中重点指出了由于污泥中由于成分复杂,含量相对较高,应该用硫氰酸钾-草酸-高铁氰化钾-邻菲罗啉体系来去除常见重金属离子的干扰,并且提出在测定过程中,酸度的影响比较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