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碱性处理铬离子废水的铁屑内电解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极电位理论描述了铁屑分别在酸性和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了在碱性条件下,Fe2+和Cr6+之间同样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铁屑内电解法处理碱性含铬废水时,处理前后可以不加任何酸、碱药剂,以彩色显像管厂含铬废水为例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EDTA溶液中络合铜离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批式试验和现代仪器分析研究了铁屑内电解法处理EDTA溶液中络合铜离子,考察了溶液浓度、溶液pH、温度和铁屑粒径等因素对铜离子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去除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 2.0~11.0范围内,pH值越低越利于铜离子去除;在酸性条件下溶液pH随内电解进行升高,在碱性条件下溶液pH随内电解进...  相似文献   
83.
铁屑内电解技术的强化方式及改进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鞠峰  胡勇有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2585-2594
铁屑内电解技术以铁屑为阳极牺牲材料,通过阴极活性炭的催化作用,能够廉价高效地处理生物难降解的含卤代化合物、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和高价态重金属等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铁屑内电解技术的反应过程和机理,总结分析了铁屑内电解过程的强化方式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近年来铁屑内电解反应器和填料的...  相似文献   
84.
为探明废铁屑(RSI)对中温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利用RSI为外源添加剂研究其投加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水解酸化、产气效率以及污泥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剩余污泥酸化水解产物VFAs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含量随RSI投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②RSI投加量适中(不超过20 g/L)时可促进乙、丁酸型发酵,抑制丙酸型发酵,进而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③当RSI投加量分别为0、1、5、10、20和30 g/L时,累积甲烷产率分别为135.4、141.9、159.2、178.9、209.3和180.7 mL/g(以VS计),甲烷含量分别为51.2%~56.4%、53.9%~58.6%、58.1%~62.5%、59.5%~68.3%、61.1%~71.2%和51.9%~61.4%.RSI最佳投加量为20 g/L,与空白组相比,累积甲烷产率和甲烷含量分别提升了54.6%和23.0%.④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分析方法发现,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可促进RSI的溶解,且随RSI投加量的增加,消化污泥表面的铁元素含量也随之增加.⑤RSI的投加会提高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但若投加量过高则会产生负面效应.研究显示,外源添加剂RSI投加量适中(不超过20 g/L)时可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85.
废铁屑在染料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废铁屑和焦炭作为主要填料处理染料生产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不同状态下(好氧/厌氧)铁炭反应床催化内电解处理染料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考察了在两种不同状态下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厌氧和好氧两种状态下对染料废水的CODcr去除率均在60%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有较大的提高,脱色效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索水体中非甾体类药物处理新技术,对铁屑降解水体中萘普生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产物毒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铁屑投加量、p H值、萘普生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铁屑投加量为2.5 g/L,p H值为2.0,萘普生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反应条件有利于零价铁对萘普生有效降解,反应150 min去除率可达89.2%;然后对零价铁降解萘普生的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零价铁主要是通过腐蚀产物(新生态氢[H])直接还原作用,促使萘普生转化为其他物质;发光菌毒性实验表明萘普生转化为较母体具有更高生物风险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87.
采用铁屑内电解-UASB-SBR-膜工艺处理高浓度香料废水,实验结果和工程实践都表明该工艺的处理效果比单纯的UASB和SBR组合工艺好,出水达到了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8.
铁屑法脱色效率与染料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3种水溶性染料溶液的铁屑法脱色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染料在10min内脱色率达到55%以上,其中33%的染料脱色率超过90%,61%的染料脱色率超过80%.初步探讨了染料结构与其铁屑法脱色效率之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铁屑法脱色效率与染料结构之间有较密切关系,染料共轭链的长短、染料分子空间位阻的大小、是否有互变异构现象、偶氮双键中的氮原子是否与临近基团形成氢键以及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等对脱色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89.
电液压脉冲放电与铁屑内电解法联用处理TNT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NT结构稳定,废水又具有生物毒性,难以生物降解,采用电液压脉冲放电与铁屑内电解法联用能有效处理TNT废水。研究了铁屑投加量、pH值和铁屑重复使用对TNT降解的影响。试验条件为:放电电压36 kV,废水体积7 L,TNT初始浓度90 mg/L,电极间距8 mm。结果表明,在投加铁屑700 g和pH值为6.5时,TNT降解率分别达到97.7%,铁屑重复使用6次不影响TNT降解效果;放电后静置一段时间,TNT仍然继续降解;在125 L的反应器中处理115 L废水,TNT初始浓度50 mg/L,TNT最大降解率达94.2%,TNT浓度降至2.9 mg/L。  相似文献   
90.
铁屑-微生物协同还原去除水体中Cr(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汤洁  王卓行  徐新华 《环境科学》2013,34(7):2650-2657
考察了铁屑和微生物对受污染水体中Cr(Ⅵ)的还原去除能力以及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反应后铁屑表面的组成以及Cr(Ⅵ)还原产物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铁屑-微生物协同处理对水体Cr(Ⅵ)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在18 h内Cr(Ⅵ)去除率就可达到100%.在25~42℃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Cr(Ⅵ)的去除;Cr(Ⅵ)还原去除的最适宜初始pH为5.8.Cr(Ⅵ)去除效率随着铁屑投加量和微生物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Mn2+、Zn2+、Co2+、Cu2+和Ni2+离子对Cr(Ⅵ)的还原去除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n2+的影响最小,Ni2+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XPS分析结果显示,铁屑表面吸附和沉积了Cr元素,且有Cr(Ⅲ)和Cr(Ⅵ)两种价态;Cr2p3/2轨道处的出峰由Cr(Ⅲ)在(576.8±0.1)eV处的峰和Cr(Ⅵ)在(578.1±0.1)eV处的峰叠加而成,还原产物Cr(Ⅲ)极有可能以Cr(OH)3以及铁铬氧化水合物[FexCr1-x(OH)3]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