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680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1256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322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7 毫秒
991.
17β-雌二醇(E2)作为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普遍存在于废水和地表水中,可引起潜在水环境风险。利用绿色合成纳米铁(Fe NPs)活化过二硫酸盐(PDS)去除E2,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探究最佳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二次多项式模型显著,失拟项不显著,模型合理且拟合性较好。当E2初始浓度3 mg·L-1时,Fe NPs投加量0.09 g·L-1、氧化剂PDS浓度6 mmol·L-1、体系pH为3、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E2去除率达到99.3%;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淬灭实验表明SO4·-·OH是体系中主要的自由基;Fe NPs循环使用4次时体系对E2的降解效率仍达到90.0%,表明绿色合成Fe NPs是一种有效的类芬顿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2.
新型混凝剂聚磷氯化铝铁的表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福  顾竟禹  向梅  唐玉斌 《化工环保》2011,31(6):544-548
以FeCl3·6H2O、AlCl3·6H2O和Na2HPO4·12H2O为主要原料,采用共聚工艺,制备了聚磷氯化铝铁(PPAFC)混凝剂.采用FTIR及SEM进行结构表征,推断磷酸根为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接聚,而不是磷酸盐与PAFC之间简单的物理混合.实验结果表明,以PPAFC处理含油乳化液废水、造纸废水及受污染...  相似文献   
993.
以石油化工、啤酒酿造、染料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以及焦化煤气等6种工业废水为例,探讨了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这6种废水前后两两1:1混合COD的消减效应.结果表明,啤酒废水与染料化工废水1:1混合,其COD消减量最大,达到36%;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时,机械制造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达55.6%,其次是石油化工废...  相似文献   
994.
以2-丙烯酸羟乙酯(HE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合成了聚合物水凝胶(PHEA/AMPS),采用水凝胶对水溶液中Fe(Ⅲ)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主要考察了聚合物组分、溶液pH、初始Fe(Ⅲ)浓度和吸附时间对水凝胶吸附作用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XPS分析了吸附前后水凝胶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单体摩尔比AMPS∶HEA=1∶1,pH=2时,水凝胶对Fe(Ⅲ)的吸附容量最大。水凝胶对水溶液中Fe(Ⅲ)的吸附容量随着溶液中初始Fe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初始Fe3+的浓度达到1 g/L时,吸附容量基本达到饱和。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FI-IR和XPS的分析表明,水凝胶的磺酸基和酰胺基是吸附Fe3+的有效功能性基团,吸附机理为螯合和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995.
腐殖酸和铁对阿特拉津光降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除草剂在水体中的自净性能,对模拟太阳光(λ> 290 nm)下腐殖酸和铁元素对阿特拉津的光化学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辐照阿特拉津几乎不降解。在分别加入3、5和10 mg/L的腐殖酸时,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分别为34.36 %、40.74%和15.66 %;在Fe(Ⅲ)投加量从0.01 mmol/L增加到0.2 mmol/L时,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从24.36 %增加到34.97 %。而在当腐殖酸与铁共存时,阿特拉津降解率则进一步提高。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均表明,腐殖酸-铁络合物的形成及其光化学作用,促进了阿特拉津的降解。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决废镀锌板冶炼粉尘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首先研究了用硫酸浸出该类粉尘中有价金属的过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控制浸出时间、液固比和硫酸浓度等因素,将粉尘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锌浸出。常温条件下,苏钢粉尘中赋存于氧化锌中的锌被全部浸出;高温强酸条件下,常温浸出过程中未被浸出的,赋存于铁酸锌中的锌几乎被全部浸出,浸出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997.
为提升厌氧微生物对含硒(Ⅳ)废水的处理效果,利用ASBR反应器研究Fe3O4对厌氧微生物还原除硒(Ⅳ)的影响,分析了出水硒浓度、硒形态与分布、硒还原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等变化.结果表明,高碳源浓度时,投加Fe3O4对厌氧微生物去除硒(Ⅳ)没有影响;低碳源浓度时,Fe3O4能显著提高厌氧微生物还原除硒(Ⅳ)的效率和速率,Fe3O4使硒(Ⅳ)去除率由对照组的(97.3±0.5)%提升至(98.2±0.5)%,最大反应速率也提高了3.6倍.同时投加Fe3O4也降低上清液硒(Ⅳ)、硒(0)占比,增加硒(-Ⅱ)占比,促进厌氧微生物还原硒(0)-硒(-Ⅱ)的进程.通过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等分析发现,Fe3O4提高亚硫酸盐还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周质延胡索酸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增加了铁还原科细菌Rhodocyclaceae以及与电...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混凝沉淀一厌氧水解酸化一催化铁内电解(即Cu/Fe体系)一好氧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了催化铁内电解法用于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时,对焦化废水的COD、色度、总磷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催化铁用于焦化废水的预处理,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好氧处理的COD去除率提高,达到80%-90%;催化铁对焦化废水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色度去除率为77.7%-89.3%;催化铁能够去除部分总磷,但是由于微生物生长需要,需在厌氧段补充磷。试验证明,催化铁内电解法是一种有效的焦化废水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99.
因合作模式与机制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理想。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茶产业为案例,使用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获取数据,采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安溪四类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合作模式选择成因。研究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合作通过稳定茶叶原料数量和品质的供应,可减少市场端和供应端的交易费用来获得稳定收益;企业负责人领办的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更有效,可实现多方共赢;产业基础、发展定位和资源基础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合作模式的选择,导致一地多模式现象;有效监督机制是保证其与农户长期合作共赢的关键;选择合适模式和机制与农民合作,可助其有效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000.
为实现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居民饮用水高效除砷,通过氧化法对椰壳活性炭进行载铁改性处理,采用成型活性炭烧结加工工艺,制备高效除砷滤芯。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长度为25.4 cm的除砷滤芯可将初始浓度为500μg·L~(-1)的高砷水,以1 L·min~(-1)的流量过滤处理为砷含量在10μg·L~(-1)以下的安全饮用水,使用寿命达260 L,相对于普通活性炭烧结滤芯,使用寿命提高了4倍;通过SEM和EDS分析,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表面负载了铁的氧化物,导致其对砷的吸附能力提高了50%;同时滤芯加工过程中的高压处理使得载铁活性炭颗粒之间呈片状紧密堆叠在一起,含砷溶液透过致密活性炭层中的5~20μm孔隙时,溶液中的砷与活性炭及铁的氧化物接触而被吸附去除。该滤芯可应用于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居民家庭分散式净水除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