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61.
为提高空气中铅分析的灵敏度,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方法进行空气中铅的测量.分别采用微波加热方法和湿式消解法对样 品进行了预处理,对两种消解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对分析的影响;对影响氢化物发生效率的各种实验条件,包括增敏剂、酸介质及氢化物发生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等,以及原子荧光分析仪器的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462.
铁氧化物陶瓷颗粒除氟效果及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处理含氟废水,研究采用了七水硫酸亚铁和三氧化二铁两种不同的铁氧化物陶瓷颗粒对含氟废水进行处理,实验对陶瓷颗粒的结构进行了电镜扫描(SEM)和比表面积(BET)的表征,探讨了陶瓷颗粒在吸附中的物理特征;在批实验中,探讨了陶瓷颗粒在吸附过程中不同pH、吸附剂量条件下的吸附表现,并对吸附等温线、动力...  相似文献   
463.
研究了在Ce-Mn复合氧化物上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尾气中有机杂质的催化燃烧效果。考察了W/V杂质、床层入口温度、有机杂质体积分数和总体积空速等对对二甲苯、醋酸甲酯催化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当W/V杂质大于200 g.min/L,有机杂质体积分数低于0.8%,反应气体总空速低于30 000 h-1,...  相似文献   
464.
采用两步浸渍-草酸盐热解法制备了均匀负载铁锰氧化物的磁性玉米芯炭(MnFeO_x@CCBC),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和pH漂移实验等表征,证明制备的MnFeO_x@CCBC材料表面由MnFe_2O_4和无定形态的δ-MnO_2或水合氧化锰组成,pH_(ZPC)约为6.0,比表面积为3.9 m~2·g~(-1).同时,比较研究了MnFeO_x@CCBC和原始玉米芯炭(CCBC)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实验条件下,MnFeO_x@CCBC对Pb~(2+)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都明显优于CCBC,准二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大3.3倍,理论平衡吸附量高6.95倍;在30℃时,MnFeO_x@CCBC和CCBC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9.60和15.66 mg·g~(-1);Pb~(2+)的吸附过程是熵驱动和吸热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表明,MnFeO_x@CCBC的主要吸附位是Mn—OH,其主要吸附机理是Pb~(2+)对Mn—OH中H~+的置换,并形成内层表面络合物.  相似文献   
465.
为研究椰壳炭(coconut shell biochar,简称"CSB")及铁锰改性椰壳炭(Fe-Mn modified coconut shell biochar,简称"FM-CSB")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及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采用室外水稻盆栽试验,比较了施加质量比为0.5%的CSB与质量比为0.05%、0.1%、0.2%、0.5%的FM-CSB对南方酸性污染稻田土壤pH、Cd的形态变化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积累Cd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加CSB与FM-CSB均能提升土壤pH,当FM-CSB施加量高于0.1%时效果显著(P < 0.05),施加0.5% FM-CSB处理效果最好,且优于添加0.5%的未改性CSB处理.相比于CK处理,施加CSB与FM-CSB处理均可使土壤中w(弱酸可溶态Cd)随着水稻的生长而逐渐降低,而w(可还原态Cd)、w(可氧化态Cd)与w(残渣态Cd)则呈升高趋势,其中0.5% FM-CSB处理对土壤中w(弱酸可溶态Cd)的降低效果最佳.随着FM-CSB添加量的增加,水稻各部位及稻米中w(Cd)均逐渐降低,施加0.5% FM-CSB时的降Cd效果最佳,可使水稻根、茎、叶、壳与糙米中w(Cd)比CK分别下降48.66%、54.64%、45.11%、31.64%与48.94%,并增产39.33%,而施加量同为0.5%时的FM-CSB处理下的降Cd效果显著高于未改性的CSB.研究显示,施加0.5% CSB与0.05%~0.5%的FM-CSB均可钝化土壤中Cd并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且施加相同量的FM-CSB对Cd的钝化效果优于CSB.可见,FM-CSB可钝化土壤中Cd、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并减少Cd在水稻各部位的积累.   相似文献   
466.
连斌  吴骥子  赵科理  叶正钱  袁峰 《环境科学》2022,43(3):1584-1595
制备得到了一种铁锰氧化物-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FM-DB),以同时去除水体中Cd(Ⅱ)和As(Ⅲ)污染.铁锰氧化物-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FM-DB)中铁锰氧化物(FMBO)和山核桃蒲生物质炭(CCSB)的最佳比例为3%+3%.FM-DB耐酸性、机械强度和传质性能良好,在二元体系下对Cd(Ⅱ)和As(Ⅲ)的最大去除率高达77.29%和99.94%.表征分析证实了FM-DB制备成功且具有丰富的官能团结构.FM-DB对Cd(Ⅱ)和As(Ⅲ)单因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对Cd(Ⅱ)和As(Ⅲ)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受到初始pH、平衡时间和初始浓度的影响.FM-DB对Cd(Ⅱ)和As(Ⅲ)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d(Ⅱ)和As(Ⅲ)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3.5 h和8 h,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9.27 mg·g-1和84.73 mg·g-1;复合材料对Cd(Ⅱ)和As(Ⅲ)吸附主要受到材料表面电子的交换及共用、络合作用的影响,整个吸附过程则既存在单层吸附,也存在不均匀表面的多层吸附,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可能包括外表...  相似文献   
467.
通过逐级去除辽河流域沉积物中有机质,水合铁、铝、锰氧化物,考察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和金属水合氧化物对)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无外加碳源的原沉积物中准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0d~、0.009 d-.外加碳源后,γ-666、p,p'-DDT在原沉积物中的准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71d-、0.054 d-;在去除有机质的沉积物中为0.047d、0.037 d-;在同时去除有机质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的沉积物中为0.067d-、0.059 d-.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促进了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性.而金属水合氧化物对γ-666、p,p'-DDT的生物降解性有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468.
SnO2-TiO2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种n-型半导体的复合氧化物负载的氧化铜催化剂的CO氧化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程序升温反应方法,得到CO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CO最低全转化温度越低,活性越好。考察了载体的不同制备方法如成胶方法、干燥方法,焙烧温度以及不同SnO2:TiO2摩尔比对CO2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9.
目前烟气脱硫是控制SO2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以稀土氧化物作为吸收剂或催化剂在烟气脱硫过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稀土氧化物吸收或催化脱硫反应的机理及特殊性能,并对稀土氧化物材料吸收或催化脱硫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0.
硼掺杂CeO2/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氯化钛和钛酸丁酯水解过程中引入硼酸、硝酸铈,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硼(B)掺杂CeO2/TiO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采用XRD、DRS、XPS等手段进行表征,以偶氮染料酸性红B为模型污染物评估了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硝酸铈加入量影响催化剂的吸收带边,随用量增加,吸收带边红移至481nm(Ce/Ti=1.0,摩尔比),继续增加用量,吸收带边轻微蓝移.催化剂晶相组成与焙烧温度有关,500℃时焙烧样品主要由立方晶型CeO2和锐钛矿TiO2组成,焙烧温度高于700℃时,TiO2转化为金红石型,CeO2则无显著变化.随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吸收带边明显蓝移,综合考虑催化剂稳定性和太阳能利用,认为500℃焙烧较为合适.B1s XPS显示仅有少量B原子进入复合氧化物晶格取代了氧原子,主要以B2O3形式存在.酸性红B降解试验显示B掺杂CeO2/TiO2可以提高TiO2的催化活性,紫外光辐射10min最高可使96.0%的酸性红B分解,且反应彻底,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能力,但Ce/Ti>0.5(摩尔比)时催化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