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水浴法合成了具有孔道结构、高稳定性和多活性位点的固体吸附材料UiO-66-(COOH)2.通过考察接触时间、温度、起始浓度、干扰离子等因素,评估了UiO-66-(COOH)2对放射性离子(Cs+)的吸附性能.试验表明,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313 K条件下,最佳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达到90 mg·g-1和60%.结构表征验证了吸附过程是在Cs+与有机连接体中羧酸根的质子交换以及与金属节点的离子交换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吸附Cs+后仍能保持其化学和热稳定性;同时,在钠和钾干扰离子共存时,UiO-66-(COOH)2对Cs+仍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SCs/M=5)和去除效率(58%).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用于核废水处理、放射性污染和放射性同位素回收的新型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志岳 《环境》2004,(2):55
掌握放射性核素的特性和照射途径,就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一株分离自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研究其对放射性核素的耐性、富集,并在水培籽粒苋(Amaranthus cruentus L)并接种伯克氏菌,研究接种伯克氏菌对籽粒苋生长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伯克氏菌D54在浓度达到50 mmol.L-1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含1 mmol.L-1的100 mL液体培养基中接种1%活化菌液培养3 d后,收集到0.173 7 g干重菌体,菌体的质量分数达到45 mg.g-1,培养基中的去除率达58.77%。接种伯克氏菌促进籽粒苋生长,在Cs浓度分别为0、200、500、1 000μmol.L-1条件下,籽粒苋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增加30.91%,9.29%,42.71%,74.50%,根的干物质量分别增加36.01%、62.89%、55.17%、63.50%。籽粒苋的根、茎、叶中含量分别增加27.94%~43.58%、14.9~34.51%、6.31%~11.48%。接种伯克氏菌籽粒苋的耐受指数(TI%)增加11%~28%,生物富集率(BR)增加5%~9%。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无锡地区主要食品和环境中铀及~(137)Cs的含量,估计了居民年放射性摄入量。结果表明,食品和水中铀与~(137)Cs的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允许浓度。  相似文献   
16.
球形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对Sr2+和Cs+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水合二氧化钛-水合五氧化二锑(HTO-HAP)球形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研究了其对Sr^2 和Cs^ 的离子交换性能,并对其组成,结构及稳定性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球形交换剂机械强度好,适合装柱,在弱酸性条件下对Sr^2 和Cs^ 有较好的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地区9个调查区17种主要食品中90Sr、137Cs含量分别为1.1~72.3,0.3~40.7×10-2Bq·Kg-1;3个对照区分别为1.6~68.4,0.6~27.4×10-2Bq·Kg-1。两地区同类食品中90Sr、137Cs平均含量基本一致。调查区90Sr、137Cs所致成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值分别为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30.0人· SV);0.3μSV(4.5人· SV)。对照区分别为2.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20.9人·SV);0.4μSV(3.0人·SV)。可见我国核试验产生的90Sr、137Cs对核试验场周围地区食品没有造成明显的局部污染,所致居民剂量当量负担仅为我国天然外照射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952μSV)的0.2%和0.03%。对该地区的广大居民健康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及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等4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污染下宿根高粱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宿根高粱的株高和根长,同时增强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P0.05),且以接种G.etunicatum增强效果最好,上述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相当于对照的1.11、2.25和4.04倍,而接种Glomus diaphanum最显著增强了酸性磷酸酶活性,使其提高了24.53 mg·g-1·d-1·FW(P0.05),宿根高粱对的耐性指数均高于对照,说明AMF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污染胁迫对根际土壤酶的抑制作用,进而减轻核素对植物的毒害;接种AMF处理显著抑制了脲酶活性,表明脲酶可作为反应土壤核素污染的一个有效指标.同时也表明AMF有效地增强了宿根高粱对核素的耐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mosseae,G.versiforme,G.etunicatum以及G.diaphanum等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核素污染胁迫下宿根高粱根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osseae,G.versiforme和G.etunicatum处理显著增加了核素污染胁迫下宿根高粱根系还原性抗坏血酸(As 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同时,3种处理还显著提高了As A/DHA和GSH/GSSG比值;另外,5种菌根处理均提高了As A-GSH循环酶活性,其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G.mosseae处理效果最好,其活性分别相当于对照的4.74,3.63和2.34倍,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以接种G.versiforme处理增加最大,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39 U/g FW,说明AMF能促进污染下宿根高粱根系As A-GSH循环快速有效地运转,增强植物耐核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中草药大芸中铀、钍、镭、~(90)锶、~(137)进行了含量测定,取得数据结果,并与浙江茶叶、宁夏枸杞子中五种核素含量进行了对比,提供有关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