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掺杂La或Si对Ag/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和脱N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 BET比表面测定和 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掺杂 La或 Si的 Ag/Al2O3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并研究了富氧条件下 ,丙烯在这些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 NO的活性 .结果表明 ,掺杂 La或 Si能抑制 Al2O3相变 ,使 γ-Al2O3完全转化为 α-Al2O3的温度升至 1100℃以上 .相应地 ,延缓催化剂比表面下降 ,从活性角度来看 ,当焙烧温度为 1100℃时 ,与掺杂 La或 Si相比 ,不掺杂 La或 Si的 Ag/Al2O3催化剂活性要低得多 ;当焙烧温度低于 1000℃时 ,掺杂少量 La(2 % La2O3)对 Ag/Al2O3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 ,但是 ,掺杂 Si(2%或 8% SiO2)或较高含量 La(8% La2O3)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综合考虑热稳定性和富氧条件下的 NO还原活性 ,认为掺杂较低含量 La(2% La2O3)的 Ag/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 .  相似文献   
172.
报废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利用受到国家与行业的高度重视。大型拆解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后续深加工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内贵金属回收中粗银电解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的不足进行研究,将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在企业生产上予以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3.
从银铅锌废渣中回收硝酸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乔生 《化工环保》2001,21(4):196-199
介绍了用灼烧、浸取、沉淀、溶转和离子交换等方法,从银铅锌废渣中直接回收硝酸银,收率可达80.12%,AgNO3纯度为99.9%。考察了试料粒度、FeCl3质量浓度、溶液酸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及浸取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4.
载银TiO2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是采用负载金属银对TiO2改性后得到了载银TiO2,利用不同反应时间的胭脂红降解率反映光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结果表明,载银TiO2比TiO2的催化反应速率提高了3倍。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含银量和催化剂最佳投加量,并讨论了载银TiO2的催化机理,提出了制取载银TiO2催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5.
研究了在银、铜离子混合溶液中,TiO2/bead漂浮型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银、铜的效果.考察了pH值、电子给体、络合剂以及反应气氛对银铜还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银、铜离子的光催化还原与其电极电势以及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有很大关系.pH值增大,银、铜离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增大,还原效率相应增大;电子给体、络合剂的加入以及无氧环境下对金属的还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银离子的光催化还原速率和程度比铜离子大.混合溶液中,银、铜离子的光催化还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6.
177.
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作为一种抗生素的可能代替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研究指出QSIs与传统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在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细菌耐药性.随着QSIs使用量地逐渐增大,在环境中可能与传统抗菌剂以混合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研究QSIs与传统抗菌剂的潜在联合毒性效应.但是,在目前的相关联合毒性效应研究中,被研究的传统抗菌剂种类有限,传统抗菌剂与QSIs的联合毒性效应可能由于传统抗菌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本文以大肠杆菌为受试生物,以磺胺和银类抗菌剂作为传统抗菌剂的代表,研究了两类传统抗菌剂与QSIs的二元以及三元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磺胺-QSIs的30组二元联合毒性效应中,有24组表现为拮抗,6组表现为相加;在银类抗菌剂-QSIs的10组二元联合毒性效应中,有6组表现为拮抗,4组表现为相加;在磺胺-银类抗菌剂-QSIs的60组三元联合毒性效应中,有47组表现为拮抗,13组表现为相加.通过对比2种银类抗菌剂与QSIs的二元联合毒性效应,可以看出2种银类抗菌剂提供制毒部分的可能均为银离子;并且由于银类抗菌剂能最快地进入细菌细胞并完成与巯基的结合进而发挥药效,所以在三元混合中,银类抗菌剂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8.
TMK—SLS光度法测定含银废水,水生植物及底泥中微量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电影、照相及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银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同时也引起了“白银的不断流失,造成环境污染。由于银是有毒元素,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因而在生物对含银废水净化过程中,不仅要对含银废水进行检测,而且也要对生物(如水生植物),及底泥进行银的检测。 过去对银的测定主要采用双硫腙萃取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前者操作繁琐,后者仪器昂贵,而且新的方法研究进展不快,远不能满足实用上的需要。本文研究了TMK-SLS体系测银,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银的标准系列显色后,其稳定性可达72小时。研究结果表明:在pH4.0  相似文献   
179.
以MIL-88A (Fe)为载体,通过原位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合成双Z型三元复合材料MIL-88A (Fe)/Ag3PO4/AgI (MAI),并将其应用于光芬顿体系中,高效去除染料废水中的罗丹明B (RhB).棒状的MIL-88A (Fe)作为载体,减少了Ag3PO4和AgI颗粒的团聚现象,形成的双Z型异质结减少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在催化剂为0.5g/L,初始pH值为3.0,H2O2浓度0.4mmol/L的条件下,20min内100mL的20mg/L的RhB可被完全降解,并且在循环5次使用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此外,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表明h+,O2·﹣和HO·是MAI/Vis/H2O2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最后,提出了MAI降解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0.
本文采用简单、环保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银纳米粒子/聚萘二胺/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AgNPs/Poly(1,5-DAN)/CNTs/GCE),并将其应用于亚硝酸盐的定量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X)和电化学技术对AgNPs/Poly(1,5-DAN)CNTs/GCE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该修饰电极快速检测NO~-_2离子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机理.结果表明,由于银纳米粒子、聚萘二胺和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协同作用,AgNPs/Poly(1,5-DAN)CNTs/GCE复合电极的电活性面积和催化性能明显提高.该修饰电极对NO~-_2的检测具有优异的电化学行为,催化机理是2个电子参与的不可逆反应.采用安培法检测低浓度NO~-_2,NO~-_2氧化电流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1.5×10~(-7)—6.75×10~(-5) mol·L~(-1)(I(μA)=0.0667 C+0.1049,R~2=0.9918)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5×10~(-8) mol·L~(-1)(S/N=3).该AgNPs/Poly(1,5-DAN)CNTs/GCE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再现性,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NO~-_2的定量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7%—106.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