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31.
分别用原子荧光法(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水中。AFS法和ICP-MS法均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17和0.03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1.1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6%~111.9%和95.4%~111.5%,2种方法均能很好地用于水中的测定。其中,ICP-MS法适合较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中的分析,AFS法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样品均适用。  相似文献   
232.
(Sb)是湘江上游部分区域的特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精准助力Sb污染预警与防控,基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分光光度法,采用优化的在线自动监测仪自动测定地表水中的Sb。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范围为0~0.10 mg/L,检出限≤1 μg/L,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2% ~104%。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中Sb的自动在线监测,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水中Sb等重金属的污染预警、溯源、防控等环境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33.
还原环境(如湖泊、海洋沉积物)中,FeS是重金属的重要载体。在富营养化过程中,磷酸盐可能对重金属在FeS上的吸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不同pH、磷酸盐浓度的批次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透射电子电镜-能谱仪(TEM-EDS)固体分析手段,进行磷酸盐对FeS吸附Sb (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磷酸盐会与FeS溶解释放的Fe (Ⅱ)反应生成磷酸亚铁沉淀,促进FeS溶解,同时释放出更多的H2S (aq)/HS-与Sb (Ⅲ)结合形成Sb2S3沉淀,从而促进溶液中Sb (Ⅲ)的吸附。碱性条件下,FeS对Sb (Ⅲ)只有吸附作用,而磷酸盐会占据FeS表面部分的吸附位点,与Sb (Ⅲ)形成竞争关系,进而抑制溶液中Sb (Ⅲ)的吸附。  相似文献   
234.
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不同工艺、不同规模涉企业生产工艺、治理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不同生产环节排放废水浓度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值和环境目标的可达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得出涉企业外排废水中的标准值为0.5mg/L。研究发现,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除了治理技术的可达性和经济性外,其纳污水体下游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限值也是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35.
分析了国内外标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制订原则,并以太湖流域某湖泊水体为例,介绍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限值的制订流程。通过建立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区域水体允许纳污量,推算出在上游来水为极端最枯流量、枯水年平均流量、平水年平均流量情形下,研究区域内相关企业允许排放到水体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9.10μg/L、28.47μg/L、48.92μg/L。考虑最不利情形,兼顾污染处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建议直排点源及印染废水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质量浓度标准限值为20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