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1.
2011年6月6日,将是第16个全国"爱眼日"。但有许多人却因为职业因素,眼睛不得不接受红、紫外线等辐射的伤害。为了减少这类职业人群眼睛的患病几率,本文整理了一些眼睛保健知识。辐射对眼睛的伤害红外线对眼睛的伤害长期接触红外线,红外线可被眼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吸收,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灼伤或角膜损伤。  相似文献   
312.
“安全生产月”活动应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提高全民安全防患意识、压减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宣传教育体系。图为2011年6月22日,北京市大兴区人防工程事故应急演练后,演练副总指挥对参演人员强调要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13.
杨璇  石雷 《生态环境》2011,20(3):515-520
对沙田人工湿地稳定运行后的情况进行了长达6 a的监测,探讨了不同流态的两级潜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的脱氮效能、不同形态氮的空间转化规律和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整个运行期间人工湿地的脱氮能力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这个过程的发生和湿地内部堵塞物的累积关联密切。在华南地区,季节变化对湿地脱氮的影响依然十分强烈:一方面,体现为季节温差对脱氮效果的明显影响,低温月份采用低负荷方式运行,TN去除率也仅有36.0%~47.6%,而高温期采用高负荷的运行方式,大多数月份TN去除率也能达到45.4%以上;另一方面,季节性雨量的不同会引起进水质量浓度的变化,导致湿地系统TN负荷率的改变,进而显著影响脱氮效果。有机氮、NH3-N、NO2--N、NO3--N在湿地内部存在明显的转化迹象,沿流程随着有机物的大量消耗,NO3--N去除能力逐渐下降并在湿地的末端出现了累积现象。通常情况下,由于采用了跌水曝气等措施,DO在湿地内的大部分区域都维持了较高水平,未对脱氮效果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14.
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简要评述了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进展与发展趋势,从规划布局、管理方式、数据汇交、监测评价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开展统一规划布局、科学选定监测内容、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稳定长效经费保障等具体对策,以期推进工作长效运行、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315.
国家环保部官网近日发布《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以下简称《公告》),这是环保部门首次发布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指引。《公告》中对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危害都作了非常简明易懂的阐述。据悉,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而看上去清洁的水不一定安全,生活饮用水是否卫生安全,需经过专业检测确定,不能仅通过“看、闻、尝”等简便方法来识别,此外,该《公告》指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但若不清除污染,就无法保障我国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316.
涂昊泽  林杉  王军  胡荣桂  肖恒斌  邬磊 《环境科学》2024,45(6):3716-3724
秸秆还田作为农田土壤培肥的一种重要措施,显著影响N2 O和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为探明长期施肥土壤N2 O和CO2 排放对秸秆添加的响应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采集对照(CK,不施肥)、当地推荐化肥施用量(F)、200 %当地推荐化肥施用量(2F)、猪粪(M)和化肥配施猪粪(FM)这5种长期施肥(30 a)处理的旱地红壤,分别设置添加秸秆和不添加秸秆处理,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65 %田间持水量,25 ℃)20 d.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了N2 O排放.相较不施肥处理[(22.05 ±2.09) μg·kg-1,以N计,下同],施化肥处理N2 O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19 %~195 %[F和2F处理分别为(48.38 ±20.81) μg·kg-1和(65.13 ±12.55) μg·kg-1],施粪肥处理N2 O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275 %~399 %[M和FM处理分别为(82.72 ±12.73) μg·kg-1和(1 101.99 ±425.71) μg·kg-1].土壤硝态氮(NO3 --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总氮(DTN)是影响不同施肥处理N2 O排放的主要因素.相较未添加秸秆,添加秸秆对CK、F和FM处理的N2 O累计排放无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2F(345 %)和M处理(247 %)的N2 O累计排放.秸秆添加通过增加DOC和消耗DTN从而影响N2 O排放.施肥显著促进了CO2 排放.相较不施肥处理,施粪肥处理CO2 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20 %~130 %[M和FM处理累计排放量(以C计,下同),分别为(122.11 ±4.3) mg·kg-1和(116.47 ±4.55) mg·kg-1],2F处理CO2 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28 %[(65.13 ±12.55) mg·kg-1].微生物量碳(MBC)、DOC和DTN是影响不同施肥处理CO2 排放的主要因素.相较未添加秸秆,添加秸秆条件下CO2 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660 %~1 132 %.秸秆添加后DOC和MBC含量显著提高,促进了CO2 排放.综上,秸秆添加通过增加土壤DTN消耗和DOC含量显著促进施肥处理的N2 O和CO2 排放.在施用粪肥的旱地红壤中应合理考虑秸秆还田,以平衡肥力提升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17.
液氮速冻后转入-80℃保存是流式细胞仪计数浮游细菌及病毒的样品保存之标准条件。以荧光显微镜计数法为参照,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温和冷冻保存(-20℃冷冻2周后转入-80℃保存)的香溪河库湾水样分别计数了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丰度。结果显示,利用流式细胞仪计数香溪河库湾水样中的浮游细菌丰度与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等效(P>0.05);流式细胞仪计数浮游病毒丰度高于荧光显微镜计数结果2.0±0.1倍(Z=-4.704,P<0.01),且具有强正相关(r=0.979,P<0.01)。计数结果间的差异与其他环境中样品标准保存方法下计数结果相近,表明温和冷冻保藏条件对流式细胞仪计数香溪河库湾水样中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丰度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18.
目的 获取波浪载荷特征,提供准确的设计载荷输入,为舰船结构设计服务。方法 采用波浪载荷水池模型试验和理论预报对比的方法,给出波浪载荷传递函数响应曲线,验证理论预报结果的正确性。基于长期预报结果,分析波浪载荷沿船长的分布规律,通过改变超越概率和舰船装载状态,研究二者对波浪载荷的影响。基于模型试验结果,阐释航速引起的砰击弯矩的变化规律。之后,通过改变舷侧外伸平台的宽度、角度、高度等参数,分析参数变化对砰击载荷的影响,揭示波浪载荷的变化规律。结果 模型试验结果同理论预报结果吻合较好。垂向剪力、扭矩长期预报结果沿船长呈现双峰值形状,垂向弯矩和水平弯矩长期预报结果沿船长呈现抛物线形状,波浪载荷长期预报结果随超越概率呈大致线性变化关系。大波高、高航速试验工况下,船体弯矩呈现特别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舷侧外伸平台宽度越大、角度越小、高度越低,砰击载荷就越严重。结论 波高、航速等对砰击弯矩的影响显著,舰船在使用过程中,若要减少砰击的发生,可考虑规避大浪和主动减速。在舰船结构设计阶段,若要减小舷侧外伸平台产生的砰击载荷分量,应从平台的大小、位置、角度等参数的设计确定入手。  相似文献   
319.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抗蚀性影响,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K(荒草地)、T1(不施肥)、T2(施有机肥)、T3(施氮磷钾肥)和T4(氮磷钾肥与秸秆配施)5种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荒草地开垦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升高;相较于不施肥,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更为明显;(2)衡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抗蚀性的2个最佳指标为>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结构破坏率;(3)使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示不同处理土壤抗蚀性依次为:T2>CK>T3>T4>T1,荒草地开垦后,耕种会降低土壤抗蚀性,但施肥能略微提升土壤抗蚀性,而施有机肥提升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及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0.
在《巴黎协定》设置的混合减排机制下,中国的INDC尽管自主提出,但也受全球气候目标及全球减排进展的影响。本文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并利用最新情景研究数据,分析了2℃和1.5℃目标对中国INDC力度以及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2℃目标,1.5℃目标对本世纪内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关键时点的减排目标、近期减排力度以及碳中和时间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公平分配方案的评估结果表明,2℃目标下,中国现有INDC在责任方案下能够满足减排要求,而在其他方案下存在排放差距。而在1.5℃目标下,中国在四个方案下均无法满足减排要求,且排放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2℃和1.5℃目标对中国确定长期排放目标以及碳中和时间,也会产生显著影响。相比2℃目标,1.5℃目标下,中国2050年排放相对2010年下降率需要再增加约15个百分点,实现碳中和的时间需要提前15年左右。因此,中国需要根据公平分配研究给出的提高INDC力度要求的区间,提前准备《巴黎协定》后关于全球盘点和INDC更新议题新一轮谈判的应对策略,同时应尽早启动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政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