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在2006年北京加强观测期间,以颗粒物-液体转换采集系统(PILS)测量的气溶胶各可溶性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颗粒物分级采样器(MOUDI)测量的各可溶性离子组分及有机碳(OC)、碳黑(EC)的分级质量谱分布为基础,对离子组分的可能存在形态进行判断,计算了化学组分质量浓度及各化学物种的粒径数谱浓度;利用Mie模型及各化学物种的密度、折射率、吸湿粒径增长因子等参数计算得到外混、内混的粒子群在干燥状态、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散射系数,最终计算得到不同化学组分外混、内混状态下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将模型模拟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与观测得到的该因子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值与观测值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吻合,实现了该因子的闭合实验. 相似文献
22.
西藏高原高寒草甸能量平衡闭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OLS线性回归和计算EBR能量平衡比率的方法,以当雄草原站2003~2005年的通量数据为基础,对西藏高寒草原的能量平衡闭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雄草原站存在着能量不完全闭合的现象,OLS线型回归斜率偏低。生长季能量闭合状况好于非生长季,白天好于夜晚,晴天好于阴天和雨雪天气。随后对能量不闭合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将潜热通量、显热通量以及土壤热通量的时间提前后,能量闭合程度提高。得出结论,由于热量传输速率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能量的闭合。其他原因如采样的误差与仪器的误差、高频和低频的损失、其他能量项的忽略、平流的损失,也造成了部分能量的不闭合。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27.
为提高闭合环型缺氧反应器混合效果,选用基于Fluent软件的三维RNG k-ε紊流数学模型对闭合环型缺氧反应器进行流场模拟,以池底可能淤积面积比例作为混合效果的评价标准,分别从导流直墙长度、导流墙偏心距离及水下推进器偏置等3个方面对缺氧池的系统构造的最优设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推进器功率下,导流直墙长度2.0 m为佳,导流墙偏心距离0.5 m为佳,推进器向内偏置0.5 m为佳。该研究方法及其结果可以作为闭合环型缺氧反应器的设计依据,具有较佳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采用SMPS-CCNC联用全扫描的方法,于2016年11~12月在南京北郊地区,对8.2~346nm粒径段的气溶胶粒子展开了粒径分辨的云凝结核(CCN)活化特征观测,并利用6种参数化方法对CCN数浓度进行了闭合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观测中南京地区的气溶胶CCN活性和吸湿性均较高,其中平均吸湿性参数(k)为0.31.通过污染天和清洁天CCN特征的对比发现,污染天气溶胶和CCN数浓度均较高,但CCN活性和气溶胶吸湿性却较差,可能是由于新鲜排放的黑炭或有机物的影响.对比6种参数化方法的闭合结果,发现利用截断粒径和临界干粒径这两种参数对CCN数浓度进行预报的结果最为理想.此外,探讨了不同时间分辨率的参数对闭合结果的影响,对比发现参数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只增加了闭合结果R2的值,对闭合斜率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因此综合考虑,本研究可直接利用各参数的整体日变化平均来进行CCN数浓度的闭合. 相似文献
29.
30.
由于雾滴谱的不易获得,传统的水雾扩散研究一般不考虑其滴谱特征,而将其雾滴粒径作为常数处理.为此,引入实测的雾滴谱资料,考虑水雾在流场中的扩散、蒸发及相变潜热对流场的反馈机制,利用三维非线性PBL方程组,采用工程上实用的湍流[Eε]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PBL模式来模拟不同层结下,水电站泄洪产生的水雾的扩散及其对环境湿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引入雾滴谱后的水雾扩散范围和相对湿度改变范围与不考虑雾滴谱条件下的相比,更接近实测,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