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选取内蒙古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域,探讨了草原沙化地区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采用数学模型法预测了煤矿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以风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为主,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水土流失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预测时段内,风力侵蚀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77%,运营期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84%.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和当地生态特点,提出了分区治理、植被恢复和工程治理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2.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4):F0003-F0003
(1)内蒙古伊敏河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987年) (2)沈阳北部勾连屯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992年)  相似文献   
83.
露天煤矿的开采实现了高产、高效、安全的目的,但是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采后不仅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特征,而且破坏了岩土体应力应变条件,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可能诱发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问题。本研究以露天煤矿区高切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极限平衡原理、边坡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利用Slide二维边坡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下,采用简化Bishop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合理可靠。但由于降雨、地震的作用,露天煤矿区高切坡安全系数有所下降。在降雨作用下,岩土体重度增加,抗剪强度下降,导致边坡的下滑力提高而抗滑力降低,坡体内的裂缝形成连续的渗流通道时,边坡稳定性会急剧降低。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和露天开采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对监测、治理、修复三峡库区天然存在和工程建设造成的高切坡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85.
蔡忠 《劳动保护》2010,(4):110-111
南非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第5位。南非共有煤矿90座,每年约生产煤炭2.5亿t,其中井工煤矿60座、生产49%的煤炭,露天煤矿30座、生产51%的煤炭。南非煤炭产业集中度很高,主要集中在英美煤炭集团公司、必和必拓集团公司、萨索尔集团公司、埃克森集团公司和斯特拉塔集团公司等大型煤炭公司,这5家公司的煤炭产量约占南非煤炭总产量的90%(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86.
通过分析五彩湾露天煤炭开采中环境成本内部化驱动因素分析,为类似地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相结合,对该矿区露天煤矿企业资源开采环境成本内部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企业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对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驱动因素最强,其余依次是煤炭市场行情、矿区环境管理能力、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等。研究结论:首先要严格审查进入准东开采矿业企业的技术能力,严格矿产开发技术标准,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等措施,并严格监督执行。其次要扩大煤炭市场范围,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第三,着力加强环境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解决各驱动因素之间失衡问题,提高各因素的整体性驱动强度,最终实现矿区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7.
以新疆准东五彩湾露天煤矿开采区为研究靶区,基于2006~2011年的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借助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指数,对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开采对植被的扰动进行分析.利用植被覆盖度特征和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露天煤矿开采中不同等级植被群落的受损速度和面积变化情况,通过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和波动程度,研究了植被覆盖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植被受损范围与受损程度.结果表明,2006~2011年,露天煤矿开采对研究区植被破坏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年均减少1.2%,并且植被等级越低,植被受损速度也越快.其中植被受煤矿开采粉尘影响的范围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69%,影响的平均最大距离约为3.2km,并且煤矿的开采规模越大,影响的距离越远.煤矿采掘区、排土场压占区和占用区内植被覆盖稀疏,有植被区域占该区域面积的12.15%,尽管该区域植被覆盖面积不大,但所在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波动程度在0.05~0.15之间,植被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88.
以平塑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研究了矿区排土场矸石风化物和黄土二种主要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矸石和黄土母质对有机质、全氮的影响显著,对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矸石风化物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和其它的养分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
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安家岭、安太堡和平鲁东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访谈,发现1020份调查问卷,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和多变量路径分析方法探讨了朔州市煤矿区居民的性别差异与环境问题感知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矿区居民对环境卫生、噪音污染、塌陷和地裂缝的感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男性比女性有更高水平的环境问题感知,但性别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感知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煤炭资源型城市居民环境问题感知的性别差异性是影响公众行为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该研究有利于改变煤矿区管理理念,促进资源型城市因人制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贺兰山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情况,依据生态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根群结构调查,以及植被地下生境土壤肥分养分取样与测试,对背景区与恢复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不同植物群落的地下生境范围,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植被恢复的土壤因子.结果 表明:①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