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57篇
安全科学   251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1181篇
基础理论   231篇
污染及防治   208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国际腐殖质协会(IHSS)推荐的胡敏酸提取方法为基础,以去有机质土壤中添加胡敏酸所配制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引入超声作为胡敏酸提取的辅助条件,采用批次试验优化了土壤中胡敏酸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胡敏酸提取回收率和精密度,在室温下获得的优化提取方法为:液土比为8:1、提取次数为3次、Na OH溶液浓度为0.05 mol/L、超声功率为120 W、超声时间为3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胡敏酸的回收率为94.73%±1.50%,显著大于IHSS推荐方法的回收率64.76%±0.28%,变异系数CV为1.59%、小于10%。相对于IHSS提取法,此优化提取法具有胡敏酸提取回收率高、资源节约、胡敏酸变性小、提取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2.
依据2010年4月22日~5月6日对黄渤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酸可挥发性硫(AVS)及黄铁矿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调查海域沉积物中AVS的含量范围为0~16.04μmol/g dry,平均值为(1.67±1.05)μmol/g dry。AVS含量在不同海区表现为南黄海最低,渤海其次,北黄海略高于渤海。平面分布上,AVS的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特征。AVS的垂直分布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78.8%的站位AVS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 cm~20 cm。AVS含量的变化主要与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态、有机质的含量及沉积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调查海区沉积物中黄铁矿的含量范围为(0.89~94.4)μmol/g dry,平均值为(22.68±18.64)μmol/g dry。本次调查的所有站位AVS与黄铁矿比值普遍小于0.3,反应了AVS在深处可有效转化为黄铁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正>高酸原油是指酸值(以KOH计)等于或大于1.0 mg/g的原油,通常属于环烷中间基类重质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和残炭高等特性。高酸原油由于酸值高、乳化重、脱盐困难,加工时需要添加大量的破乳剂,产生的废水性质恶劣,致使污水处理场生化系统的水面产生大量泡沫,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场对COD、氨氮等的去除效果,导致污水回用设施运转不正常。为此,在污水处理场的沉降池和过滤器之间增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相似文献   
994.
胡敏酸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敏酸的物化结构和特性直接影响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因此,也是胡敏酸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胡敏酸物化结构和性质研究的强大工具,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压片-透射吸收法来研究分析胡敏酸的有机官能团信息。本工作采用透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两种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黄壤和石灰土中胡敏酸的有机官能团信息。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给出完全一致的研究结果,即:黄壤胡敏酸脂肪碳含量较高,芳香结构含量较低;石灰土胡敏酸分子的脂肪碳含量较低,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含量较高。比较而言,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操作简便,无需对待测胡敏酸样品进行预处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胡敏酸红外光谱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七大流域全氟烷基酸污染水平与饮水暴露风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鑫璇  张鸿  王艳萍  罗骥 《环境科学》2018,39(2):703-710
为探究中国七大流域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的污染现状与居民饮水暴露风险,基于美国国家环保署推荐的风险评估方法,应用场景风险评估模式,分析了各流域PFAAs的污染水平及特征,并对中国成人、青少年、儿童的PFAAs日均饮水暴露量(average daily dose,ADD)及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等暴露水平下,中国七大流域ΣPFAAs中位浓度为14 ng·L-1,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全氟丁酸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为主要污染物,松辽、太湖流域ΣPFAAs高于整体水平.高等暴露水平下,碳链≤6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占ΣPFAAs的比例高于中等暴露水平.黄河、长江部分河段污染水平高.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饮水暴露PFOA、PFOS对中国各年龄段居民尚无健康风险,且青少年日均饮水摄入量偏少.  相似文献   
996.
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高锰酸钾与铁锰氧化物预氧化作为化学预氧化的典型工艺,能有效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污染,并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产生.但研究发现,这两种预氧化都会生成具有遗传毒性效应的Mn2+.为解决该问题,研究构想在化学预氧化后耦合生物锰氧化技术,通过生物作用将Mn2+转化为具有较强氧化吸附能力的生物锰氧化物,从而对水质进一步净化.在以天然有机物酪氨酸(Tyr)和人工合成有机物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BP-4)为基质的模拟污染源水中,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构想.高锰酸钾或铁锰氧化物预氧化能够去除Tyr,但无法去除BP-4,并会产生Mn2+;在以锰氧化细菌Pseudomonas sp.QJX-1构建的生物体系中,Pseudomonas sp.QJX-1能利用Tyr进行生长并产生锰氧化,生成的生物锰氧化物能有效去除BP-4;在最优试验条件下,特定强度的高锰酸钾预氧化耦合生物锰氧化试验中Tyr、BP-4及Mn2+去除率分别为100%、50%和98.9%.  相似文献   
997.
大围山典型森林土壤有机氮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氮素和有机氮素特征,采集大围山森林公园典型森林土壤剖面(0~100 cm),按每10 cm一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土壤氮素和有机氮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酸解性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受海拔高度影响,高海拔山地花岗岩黄棕壤土壤全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较高;2土壤有机氮占全氮比平均97.39%±1.17%,酸解性有机氮占全氮比平均64.38%±10.68%,酸解性有机氮各组分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3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范围为9.92~23.45 mg·kg-1,游离氨基酸氮(1.62~12.02 mg·kg-1)占可溶性有机氮比为27.36%±9.95%;4酸解性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与土壤全氮、可溶性总氮、无机氮均达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磷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中有机氮是土壤全氮的主体,受海拔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各组分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有机氮组分与各氮素形态间的转化关系密切,土壤有机氮特征将深刻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氮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印染行业产生的碱减量废水因其高COD和强碱性等特点难以处理。本研究利用含有钙盐的改良型混凝沉淀法和酸析法分别对某企业碱减量废水进行处理,并对药剂的选择、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pH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8℃条件下,调节pH=10,CaC12最佳投加浓度6g/L,混凝后废水COD降低75%;调节pH=3,投加PAM进行酸析处理,COD去除率为77%,回收的TA纯度为92%。结合企业要求与废水特点,改良型混凝沉淀法为现阶段适宜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99.
柴油机是石油行业的主要动力机,不同类型的柴油机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差别较大,其中选用不同类型柴油燃烧室对燃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夹角余弦赋权法确定权重,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参数,得出模糊综合评价值,用于比较ω形燃烧室、球形燃烧室、U形燃烧室、涡流室式燃烧室、预燃室式燃烧室共五种类型的综合性能,通过比较确定出性能优劣顺序为球形燃烧室、ω形燃烧室、U形燃烧室、涡流室式燃烧室、预燃室式燃烧室。为柴油机选用不同类型的燃烧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国产新型铜萃取剂DZ988,以PEG-NO2/H2SO4混酸溶液氧化浸取废弃电子元器件得到的酸浸液为萃取原液(含铜浓度CCu=3.132 g/L),进行铜的萃取研究,考察各因素对铜的萃取及反萃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的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O/A比、萃取温度及pH的提高而提高;在萃取剂浓度设定为25%,萃取料液浓度用氨水调至pH=2,油水比O/A=1:1,常温的条件下,对废弃电子元器件的PEG-NO2/H2SO4混酸浸出液中的铜的萃取率可达99.45%,铜、铁分离系数达1 151;以硫酸作反萃剂,对负载铜的萃取剂进行反萃取研究,在硫酸溶液浓度为250 g/L,相比O/A=1:1时,铜的反萃率接近100%。同时,DZ988基本不萃取Co、Ni,后续可从铜萃余液中继续回收Co、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