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3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岛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雁 《环境保护》2003,(5):32-34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根据大气污染物每增高1单位所产生的健康损失,对市区人群暴露于大气污染后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性评价。分析了青岛市区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在不同的健康效应终点上,经数学模型计算,确证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得出一定的定量结果;采用修正人力资本法,对大气污染所致健康损害进行了经济损失-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2.
通过焉耆盆地石油开发石油污染物水环境污染途径特点的分析。认为落地油将通过风蚀作用由大气传输以降尘的形式落入水体,对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土壤侵蚀的风洞实验求得污染源源强,采用高斯模式对地表风蚀作用的传输量进行估算,进而对石油开发区落地油通过大气传输途径对区域水环境(博斯腾湖)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为人们了解干旱区石油污染物风蚀作用水环境污染影响提供了初步依据。对干旱区湖泊石油污染的全面防治提供了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43.
气象灾害系统组成及评估理论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对气象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等重要概念下了较明确的定义,介绍了孕灾环境危险度这一度量孕灾环境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对承灾体脆弱性、致灾因子强度等用以评估气象灾害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灾情是成灾后气象灾害系统的综合状态.最后建立了较完整的气象灾害评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4.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关联因子,对李家大沟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和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于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5.
雅鲁藏布江源区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雅鲁藏布江源区是世界上最高的江河源,其生态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以及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日喀则和拉萨等地区的生态安全。源区内土壤发育程度低,气候干旱多风、植被稀疏,风沙地貌发育。论文以雅鲁藏布江源区所在的马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RS和GIS技术,解译了199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近20 a遥感影像,并结合DEM数据,分析风沙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对准确把握源区内风沙化土地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2008年,源区共有风沙化土地1 376.22 km2,其中,固定沙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36.03%,半固定沙地占28.10%,流动沙地占9.39%,裸露砂砾地和半裸露砂砾地分别占14.64%和11.84%;②源区风沙化土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1990年为1 281.78km2,2000年为1 359.7km2,2008年为1 376.22km2,近20 a增加了94.44 km2;③从高程上看,分布在海拔4 600~4 800 m范围内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76.13%;从坡向上看,分布在平坦地区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56.97%,其次为西南坡和南坡,比例分别为11.20%和8.66%。  相似文献   
46.
坡面泥石流是山地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的灾害现象。基于野外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阐述了老里沟坡面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并结合泥石流动力特征参数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上坡面侵蚀沟道发育,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降雨是诱发老里沟坡面流的主要因素;老里沟泥石流类型为高中频、小规模、粘性、暴雨型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47.
制氧企业安全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制氧行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安全管理情况,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险度分析法(FMECA)对制氧企业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安全检查表法简便、易于掌握、较为实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险度分析法对评价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可得...  相似文献   
48.
石漠化地区土壤退化的风险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9.
生物结皮是旱区普遍存在的活性地被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其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该资源的基础。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大面积发育,但相比荒漠地区,相关的研究工作还较薄弱。生物结皮的发育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空间的分异性,诸多荒漠地区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外推至黄土高原地区。鉴于此,论文选择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通过全面调查和测算分析,应用GIS 软件,探讨了生物结皮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流域内藓类共有2 科8 属13 种,狭网真藓、真藓、尖叶对齿藓分布最广;②苔藓结皮占绝对优势,面积为4.18 km2,占流域面积的60.7%,主要分布在干扰少、侵蚀弱、水分好的梁峁坡或梁峁顶上;③土壤、植被、坡向均对苔藓结皮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同黄土地相比,沙地苔藓结皮的覆盖度高、呈连片分布。乔、灌植被下的生物结皮发育优于草本群落,植被盖度对苔藓结皮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拐点约在覆盖度30%处)。总体上,阴坡生物结皮的覆盖度、厚度均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50.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近1 000 km2的实地调查和7个典型剖面样品的采集,在主要土壤养分种类和环境因子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和侵蚀环境的发展态势。得如下结论:(1)研究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土壤养分含量对环境因子的综合响应特征体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规律。南线西段的养分含量高于北线的养分含量;(2)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粘粒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西南段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东北段,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北线土壤含水量最低;(3)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中段,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呈现出土壤养分含量为全区最低;(4)整个区表现为东北段的干旱化程度和土壤粗化现象严重于西南段,而温度的上升则西南段高于东北段,侵蚀环境的演变具有东北段向南扩张和西南段向北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