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261.
为实现生活污泥灰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研究了机械粉磨、微波辐照和外加剂对污泥灰活性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生活污泥灰及水泥复合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污泥灰相比,机械粉磨后的污泥灰体积密度峰值对应的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水化活性得以提高.微波辐照促使生活污泥灰发生熔融反应,生成以矽钙石(rankinite)和铝酸一钙为主的活性矿物,且污泥灰的水化性能大幅增长.复掺外加剂对生活污泥灰的激发效果优于单掺,当NaCl掺入质量分数为1.5%,三乙醇胺(TEA)掺入质量分数为0.03%时,污泥灰-水泥试样3 d抗压强度最大,相比空白样提高110%.复合外加剂的掺入促使更多生活污泥灰及水泥颗粒参与水化反应,并生成水化氯铝酸钙晶体包裹于层状的水化硅(铝)酸钙凝胶中,形成密实的微观结构,以提高污泥灰-水泥试样的早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62.
铁炭微电解法处理拉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铁炭微电解法处理拉开粉废水的工艺参数及其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采用絮凝沉淀 酸化微电解 中和沉淀流程 ,拉开粉和CODCr的总去除率可分别达到 87.7%和 83.4 %。  相似文献   
263.
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钼粉烧结锥形件热压扭转成形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变形过程中等效应变、相对密度的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摩擦因子及扭转角速度对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形件口部先达到理论相对密度,其内壁等效应变和相对密度分布高于外壁,而摩擦因子和扭转角速度的适当选取是锥形件高压扭转成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4.
王伟  王晓川  张振华  冯淦 《灾害学》2023,(2):197-205
以卧沙溪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滑坡滑带土的原状土样及干湿循环处理试件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分析其蠕变特性,分别建立了Merchant模型、Burgers模型和西原模型并对比分析三种蠕变模型的拟合精度;此外,基于FLAC 3D内置代码简化Burgers模型对卧沙溪滑坡变形及长期稳定性作出预测。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会造成土体承载能力降低,蠕变变形增大,达到稳定的时间变长,且土体衰减蠕变初始阶段的应变速率增大;偏应力水平对蠕变特性的影响体现在低应力下土体经历瞬时变形,衰减蠕变和稳定蠕变阶段,中应力下和高应力下经历瞬时变形,衰减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Burgers模型较适用于卧沙溪粉质黏土,且自重影响下的滑坡滑体的蠕变变形主要集中在中上部凸起区域,应加强对该区域的防护。  相似文献   
265.
通过大量室内固结回弹试验,研究了南京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卸荷回弹变形规律.固结-回弹-再压缩曲线表明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弹性变形要比其塑性变形量小得多,卸荷再压缩后,土体的压缩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分析卸荷比和回弹率、回弹应变以及回弹模量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卸荷比和极限卸荷比指标,从而可以确定...  相似文献   
266.
饱和粉土粉粒含量影响的动孔压发展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功能静动液压剪切三轴仪,进行大量不同粉粒含量的饱和粉土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粒含量对饱和粉土振动孔压发展的影响。试验在达到液化标准后继续施加动荷载,使试验结果能够模拟液化破坏严重情况下的孔压发展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粉粒含量的粉土其孔压发展可以用同一个改进指数函数表达式来表示,该表达式包含2个参数a,b。粉粒含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数b上,系数b随着粉粒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系数a则基本不受粉粒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该模式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拟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67.
以工业废弃物微硅粉为基体材料,通过硅烷偶联反应将氨基固载到微硅粉表面,制备一种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氨基功能化微硅粉(SFK),并将其应用于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治理。吸附试验结果显示,SFK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43.83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分析可知,吸附主要通过氨基与Cd(Ⅱ)发生配位反应而固定在SFK表面。土壤培养试验和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当SFK施用质量分数为3%时,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显著降低,未种植小白菜土壤和种植小白菜土壤中Cd质量比的降幅分别为47.10%和78.17%;小白菜生物量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分Cd质量比分别降低了81.63%和63.56%。本文主要体现了“以废治废”的思路,制备的SFK材料可应用于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  相似文献   
268.
磷是农作物生长和高产必不可少的元素,细菌是揭示土壤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指示剂。运用盆栽实验探讨骨炭、过磷酸钙对稀土矿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含磷材料对稀土矿区停耕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与P含量、pH、稀土元素离子浓度,时间、温度等因素相关。过磷酸钙添加40 d后、骨炭添加80 d后,稀土矿区停耕稻田土壤细菌群落Chao、Ace指数均有升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大;pH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pH显著负相关,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与pH显著正相关;骨炭、过磷酸钙中的P促进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生长,无论是40 d,还是80 d时,骨炭处理与过磷酸钙处理的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均大于对照处理;骨炭、过磷酸钙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反应形成磷酸稀土沉淀,减少了溶液中的稀土元素浓度,导致骨炭、过磷酸钙处理的土壤柯氏假丝酵母菌(Candidatus_koribacter)丰度低于对照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骨炭、过磷酸钙、对照处理40~80 d时,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骨炭、过磷酸钙对稀土矿区停耕稻田均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69.
再生混凝土材料是对以往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剩余废料和材料的再利用,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为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研究外掺硅粉对低强度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以硅粉掺量为控制参数,对不同掺量硅粉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硅粉可以显著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硅粉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硅粉填充了混凝土内部较大孔隙,引起其孔隙率降低,改善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宏观表现为抗压强度随硅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70.
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剪应变幅和阻尼比是对土层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重要力学参数。利用英国GDS公司生产的RCA共振柱仪,研究围压对都江堰地区粉质粘土的上述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围压条件下,最大动剪切模量、剪应变幅和阻尼比随重复次数基本不变,表明该试验过程具有可重复性;最大动剪切模量、剪应变幅和阻尼比均受围压影响较大,随着围压的增大,最大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均逐渐增大,而剪应变幅随着围压的增大逐渐减小。据此,建立了都江堰地区粉质粘土动力学参数随围压变化的经验公式。本研究可为土层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提供参考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