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467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570篇
综合类   159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88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虹 《环境科技》2004,17(4):32-34
公众参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中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在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性、信息发布的有效性、参与对象的有效性、参与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结论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2.
试论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现状,阐述在我国推行环境标志制度的意义与作用,并对我国实施标志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与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排污收费的灰色二阶预列模型GM(2,1),给出了GM(2,1)模型精确求解方法,并以某地排污收费为例进行模型拟合。经检验该模型的精度比GM(1,1)模型精度高,最后指出了运用该模型的条件。该模型为环境管理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4.
瞿春  刘晓东 《交通环保》1998,19(5):25-27
介绍了上海港散装液态化学品新品种评估制度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汪皖华 《福建环境》1997,14(1):21-21,24
环保科技文件材料是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归档管理是环保科学事业的重要技术资源和交流科技信息的必要技术手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6.
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环境执法的重要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实行德奥模式而从法律上确立环境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地位,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实行美法模式而以诉讼方式实现环境行政强制执行,日本则有更为严格、完善的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比较上述模式后认为:基于我国国情,法律应赋予环境行政机关一定的直接强制执行权,明确环境行政强制执行与司法强制执行的权限,确立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07.
目前耕地“占用”严重,有必要从法律上界定耕地“转用”,建立耕地转用许可法律制度,按合法,公开,效率,合理原则和法定程序确定耕地转用。  相似文献   
108.
对中国排污收费制度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对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今后改革方向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09.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和政策中,虽有不少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但缺少有关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问题,因此,必须提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和具体的路径选择,才能使公众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包括立法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和救济参与.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环境标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目前环境标志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果不解决这些制约因素,中国环境标志的发展将大大滞后于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进程.本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研究,以期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国环境标志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