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酵母菌与两种硫杆菌复合对污泥中三价铬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LX5(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LX5)、氧化硫硫杆菌TS6(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和耐酸性酵母菌R30(Rhodotorula sp.R30)对重金属铬(Cr3+)的耐受性.结果表明,700mg/L的Cr3+对硫杆菌LX5、TS6的生长和氧化活性影响不大,但Cr3+浓度大于500mg/L时明显抑制酵母菌R30的生长.酵母菌R30与硫杆菌LX5和TS6复合能明显加速污泥淋滤的进程,最佳复合比为酵母菌R30接种量2.0%,硫杆菌LX5和TS6接种量10%.分别用含酵母菌R30数量为104个/mL和102个/mL的酸化污泥作接种物进行污泥淋滤,发现淋滤过程中pH值下降的速度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淋滤起始时添加2.0%的酵母菌R30,则淋滤反应提前36h结束.由此可见,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污泥淋滤中,污泥中所含耐酸性酵母菌的数量是加快淋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利用酵母菌处理色拉油加工废水连续小试初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酵母菌处理色拉油加工废水的连续小试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根据鉴定,3属共5种酵母菌被用于连续小试处理(12 L曝气池).在进水COD 6000~7000 mg/L,油1500~1700 mg/L,污泥负荷1.2~3.2 kg COD/(kg MLSS(d)和0.2~0.9 kg油/(kg MLSS(d)时, 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在94%和98%以上,污泥发生膨胀后去除率明显下降,同时污泥中真菌丝逐渐替代假菌丝而成为优势形态.从膨胀污泥中分离鉴定出一株白地霉.  相似文献   
33.
餐厨垃圾接种酵母菌固态厌氧发酵产乙醇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餐厨垃圾可定向发酵产乙醇,但复杂的预处理导致处理时间长、工艺复杂度增加. 本文通过直接接种酵母菌和灭菌后接种酵母菌对比试验,分析发酵系统内乙醇、乙醇前体物还原糖、还原糖前体物淀粉的降解与产生规律,探讨餐厨垃圾直接接种酵母菌固态厌氧发酵产乙醇的可行性及规律. 结果表明:酵母菌的添加能够促进餐厨垃圾固体厌氧发酵产生乙醇,接种酵母菌后乙醇浓度为11.86~12.09 g/L,是空白对照的8.41~31.50倍,且高于灭菌预处理后接种的6.88~10.02 g/L;基于修正的Gompertz模型分析也证实了上述结果,接种酵母菌后,系统产乙醇潜力(Pm)和单位最大乙醇产率(Rm)也随之上升,但接种量对餐厨垃圾的Pm和Rm影响不大. 对乙醇前体物还原糖的分析表明,接种酵母菌能够在发酵初期就可以发挥作用,促使系统内还原糖在0~4 h内快速降为43.37~46.55 mg/g,从而加速了餐厨垃圾的稳定化进程,但在4~24 h内,由于次生代谢物的抑制作用,系统内还原糖未出现明显的产生和降解. 还原糖前体物淀粉的水解情况分析表明,接种酵母菌可将淀粉的水解率由19.36%提高到27.90%~37.57%,但淀粉含量在274.02~316.51 mg/g之间时已不再发生水解. 研究显示,直接接种酵母菌有助于餐厨垃圾固态厌氧发酵产乙醇含量的提高,体系中还原糖、淀粉含量并未成为餐厨垃圾固态厌氧发酵产乙醇量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34.
酵母菌对低浓度铀的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以活性和高温灭活酵母为生物吸附剂对低浓度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能力、相关的动力学特性及机理.结果显示,活性酵母菌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p H分别为5.5和4.5,达到吸附动态平衡所需时间分别为240 min和30 min,活性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6℃,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下,活性与灭活酵母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均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决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活性与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过程中,都存在着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过程.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吸附铀后的活性酵母菌菌体表面出现凹陷,少量块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而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灭活酵母菌菌体表面积明显增大,大量的纳米颗粒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活性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过程中,羟基、醛羰基、N—H、C—N等为主要的吸附位点,而羟基、酮羰基、P=O、—HPO_4~(2-)等为灭活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35.
酵母菌-SBR法处理油脂碱炼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洲  刘英  黄亦真 《环境科学》2008,29(4):966-971
研究了8株酵母菌应用于序批式反应器(SBR)直接处理油脂碱炼废水的效果,并探讨了酵母菌的扩大培养方法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不投加任何霉菌和细菌抑制剂的32 L开放体系中,6 d培养出MLSS 19 g/L、SVI 35 mL/g的酵母菌;30 d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COD 9000~23 000 mg/L、油4500~16000 mg/L的进水情况下,系统高效、稳定运行,COD、油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8%~96.9%和99.5%;短期的pH冲击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可逆的;污泥龄对酵母菌的SVI有一定影响;长期氮缺乏会诱发某些酵母菌细胞由单细胞向菌丝形态转化,并影响到酵母菌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36.
在14~18℃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进水负荷对高硫抗生素废水微好氧连续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污泥中细菌、酵母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负荷[COD=2 kg.(m3.d)-1]条件下,污泥以细菌为优势菌群(细菌含量为96%),污泥浓度和污泥脱氢酶活性(TF/MLSS.t)分别为300 mg.L-1、4300 mg/(g.h),污泥SVI=35 mL.g-1,COD去除率仅为13%;当升高负荷至初始负荷的5倍和10倍时,污泥中以酵母菌为优势菌(酵母菌含量分别为67%和71%),污泥浓度分别为2300、1500 mg.L-1,污泥DHA活性(TF/MLSS.t)分别为9600、10800 mg/(g.h),污泥SVI值分别为160、110 mL.g-1,COD去除率升高到40%~50%,进水负荷对污泥微生态构成和系统处理效果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以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为材料,研究亚砷酸钠对细胞生长、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亚砷酸钠(终浓度0.1~0.6 mmol·L~(-1))后,培养液在600 nm处的光密度值(OD600值)低于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经亚砷酸钠处理12 h后,酵母细胞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增高,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砷处理24 h后,POD在0.2 mmol·L~(-1)砷处理组中活性最高,而CAT、SOD和T-AOC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高;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在高浓度砷组(0.4和0.6 mmol·L~(-1))显著增高。结果表明,亚砷酸钠可抑制酵母细胞生长,改变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浓度时可引起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8.
酵母菌-细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和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石油污染组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酵母菌-细菌混合菌剂在对石油烃的去除中表现出协同作用,连续培养32 d后混合菌处理组对总石油烃(TPH)的去除率达到29.9%,较单菌处理组高约50%;混合菌处理组脱氢酶活性高于单菌,并与石油烃去除率呈很好的相关性;前期低分子量烷烃降解效果明显,对于C15~C21的高分子量烷烃的降解效果主要在第32天时显现.   相似文献   
39.
酵母菌处理高浓度色拉油加工废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含油土壤中筛选出适用于色拉油加工废水的酵母菌菌群,并用摇瓶试验研究了该菌群对未经预处理的高浓度含油色拉油加工废水的降解效果.采用酵母菌菌群处理总有机碳( T O C) 含量为ρ T O C= 2 500 mg L- 1 的色拉油加工废水,24 h 内可以去掉85 .2 % 的 T O C.酵母菌菌群在酸性条件下(p H3 左右) 表现出更好的处理效率,反应温度升高时 T O C 去除率有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高浓度含油色拉油废水可以直接用酵母菌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0.
酵母菌对Cr(Ⅵ)的生物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啤酒酵母对 Cr( )的吸附作用。当 p H=2时吸附效果最好 ,振荡 30 min吸附基本可达平衡。常见离子Na+、Ca2 +、Mg2 +、Cl-等对吸附影响不大。在一定浓度范围酵母菌对 Cr( )的吸附符合 Freundlich和 Langmuin等温吸附模型。随酵母菌和 Cr( )接触时间的增加 ,Cr( )被还原为 Cr(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