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2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81.
缤纷资讯     
《绿色视野》2013,(1):70-71
国际资讯美国打开大西洋海上风力发电场美国政府日前首次打开大西洋沿岸的大面积海上风力发电场。美国内政部表示,拟将罗德岛、马萨诸塞州和弗吉尼亚州近27.8万英亩的海域进行竞争性租赁销售。销售预计将在2013年上半年展开。根据美国政府提供的数据,美国大西洋沿岸有相当丰富的风力资源,足够满足140万个家庭的供电需求。  相似文献   
82.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黄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状况、组成比例,并开展了初步的来源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AHs的含量范围从未检出至8294 ng·g-1,高值站点主要位于辽东半岛的大连湾附近海区,以及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沿岸.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近岸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以中、高环(4~5环)组分占据明显优势;而在江苏近岸海区,低环组分(2~3环)的比例明显上升.低环与中高环组分的相对丰度以及成对同分异构体的比值结果显示,各海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各类燃烧释放过程,如燃煤、生物质、天然气和交通尾气等,石油产品输入的影响居次要地位.依据效应低值区间ERL的警戒水平,计算ERL商的平均值,从而初步得到各海区潜在的PAHs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大连湾PAHs污染较为严重,各PAHs组分的浓度均高于ERL警戒水平,而苯并(a)芘甚至超出效应中值区间的境界水平ERM,显示大连湾近岸海区具有较高的PAHs生态风险,而其它海区的潜在生态风险则较低.  相似文献   
83.
毅杰 《安全与健康》2011,(12):24-28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出炉两岸"两会"同意6月底前实施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6月8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在台北举行两会协议执行成果总结会,双方就6月底前开放大陆试点城市居民赴台个人游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4.
Barium to calcium (Ba/Ca) ratio in coral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useful geochemical proxy for upwelling, river flood and other oceanic processes. However, 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dditional environmental or biological factors can influence the incorporation of Ba into coral skeletons. In this study, Ba/Ca ratios of two Porites corals collected from Daya Bay,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Ba/Ca signals in the two corals were ‘anomalous’ in comparison with Ba behaviors seen in other near-shore corals influenced by upwelling or riverine runoff. Our Ba/Ca profiles displayed similar and remarkable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low and randomly fluctuating background signals periodically interrupted by sharp and large synchronous peaks, clearly indicating an environmental forcing.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a/Ca profile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previously claim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precipitation, coastal upwelling,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r phytoplankton blooms in other areas. The maxima of Ba/Ca appeared to occur in the period of Sr/Ca maxima, coinciding with the winter minimum temperature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anomalous high Ba/Ca signals were related to winter-time low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e speculated that the Ba/Ca peaks in corals of the Daya Bay were most likely the results of enrichment of Ba-rich particles in their skeletons when coral polyps retracted under the stresses of anomalous winter low temperatures. In this case, Ba/Ca ratio in relatively high-latitude corals can be a potential proxy for tracing the low temperature stress.  相似文献   
85.
吴鹏  赵怡  洪义国  段舜山 《生态环境》2011,20(1):132-136
微生物的腐殖质还原过程自1996年发现以来,日益成为环境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南海北部海域的8个底泥为实验材料,利用蒽醌-2,6,-双磺酸(AQDS)为腐殖质模式物,初步探讨了南海北部8个底泥培养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能力,并探讨了驯化后的8个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从南海北部深海海域到海陆交接的香港米浦红树林的8个底泥样品培养液均能很好的还原AQDS;驯化后的8个站点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还原的能力有所不同,在48 h,E425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只有0.74,其余7个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都在2.0~3.0之间,推测其原因是8个站点中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各站点的OD450差异很大。研究结果为认知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分布和探究腐殖质还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于2008—2010年每年春季,在南海北部沿岸23个观测站分别采集成体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测定了牡蛎有机氯杀虫剂含量,并探讨了有机氯杀虫剂残留对牡蛎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有机氯杀虫剂平均含量(μg.kg-1,以湿质量计)高低依次为:DDTs 4.68(含量范围1.53~9.77)>硫丹2.58(nd~17.6)>氯丹1.12(nd~11.2)>三氯杀螨醇0.514(nd~4.42)>甲氧氯0.300(nd~2.66)>异狄氏剂0.229(nd~4.82)>环氧七氯0.182(nd~1.65)>异狄氏剂醛0.159(nd~1.16)>艾氏剂0.138(nd~1.72)>BHCs 0.130(nd~0.727)>狄氏剂0.095(nd~0.237)>七氯0.056(nd~0.531)。除异狄氏剂醛和硫丹外,其他杀虫剂含量明显低于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的水产品、畜禽肉中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限量;硫丹含量低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限量,但少数牡蛎样本中硫丹含量略高于欧盟的限量,接近或超过日本的限量。经食用牡蛎而进入人体的α-BHC、β-BHC、γ-BHCp、p...  相似文献   
87.
黄渤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甾醇的分布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海、渤海湾和莱州湾采集6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正构烷烃(C15~C33)和甾醇(菜子甾醇、菜油甾醇、谷甾醇和豆甾醇)的质量分数和分子组合特征,探讨其来源,比较物质来源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主要呈现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的特征,其中北黄海以陆源输入为主,高碳数正构烷烃(〉C24)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南黄海陆源输入与海洋自身贡献相当;渤海湾与莱州湾接受来自河流的大量陆源物质;(2)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的甾醇(包括菜油甾醇、谷甾醇和豆甾醇)在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远小于渤海湾和莱州湾,但指示硅藻来源的菜子甾醇在整个研究区域均具有较高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8.
巴中北部岩溶山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唐金平  张强  胡漾  邵江  何文君  张宇 《环境科学》2019,40(10):4543-4552
为研究我国南、北岩溶发育过渡带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采集巴中市北部双峰垭地区25组地下水样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异系数、Schoeller图、舒卡列夫分类、Piper图解、Gibbs与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岩溶水化学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控制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地下水存在一定的差异,北区地下水阴阳离子以HCO3-、Ca2+和Mg2+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南区地下水阴阳离子以HCO3-和Ca2+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过程均受水-岩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控制,但对比之下南区蒸发结晶作用比北区更加强烈,北区大气降雨作用更加显著;气候与岩性的差异是导致研究区南、北部地下水化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黄海北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小粒级为主,夏季以小、大粒级为主,秋季以大粒级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39:51:11、40:24:36、26:13:62.小粒级微藻优势种为细小微胞藻和金牛微球藻,中粒级微藻优势种为剧毒卡尔藻,大粒级微藻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平野亚历山大藻、多纹膝沟藻,综合整个真核微藻群落,春季由中粒径的剧毒卡尔藻占据优势(21.3%),夏季由大粒径的平野亚历山大藻占据优势(23.6%),秋季由大粒径的多纹膝沟藻占据优势(56.6%),有毒甲藻在该海域中占有绝对优势,贝毒累积风险较高,小粒径微藻中金牛微球藻和抑食金球藻曾在渤海引发褐潮,潜在威胁黄海北部贝类养殖业.  相似文献   
90.
海南岛北部剥蚀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是区域内重要的供水来源,同时作为区域地下水重要的补给区和径流区,对整个琼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龙门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并应用多元统计、水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影响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强烈,地下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到大气降水溶滤作用的控制,以硅酸盐矿物溶解为主,并伴生蒸发盐及碳酸岩矿物溶解;60%以上的地下水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硝酸盐污染,化学肥料的使用是其主要来源;地下水环境变化促进地下水介质中硫化物矿物氧化,加速了地下水中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阳离子交换过程的发生。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区域地下水环境演化认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