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71.
渤海和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2016年的4、8、12月和2017年2月渤海和北黄海表、中、底海水样品,分析了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渤海和北黄海海域CDOM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CDOM分布相似,呈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吸收系数a(355)和光谱斜率S275-295呈显著负相关,说明CDOM受到陆源输入的显著影响.垂直分布上,8月,受强烈的光降解作用影响,表层CDOM含量最低. 2月,底层CDOM含量最低,这可能与受光照影响的初级生产力在水下分布不均匀有关.从2016年4月~2017年2月,CDOM含量先上升后下降,12月含量最高,2月含量最低. CDOM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控制.以光谱斜率S275-295表征CDOM的平均分子量,2月由于陆源输入最少,CDOM平均分子量最小.夏季光降解强烈,将部分大分子量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量有机物,小分子量有机物增加,因此,8月CDOM的平均分子量小于4月和12月.  相似文献   
172.
春季黄渤海海水中尿素分布特征及溶解态氮的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志林  石晓勇  张传松 《环境科学》2015,36(11):3999-4004
2014年4~5月对黄渤海海域进行了一次大面现场调查,分别采用二乙酰一肟-盐酸氨基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调查水样中尿素及各形态氮的浓度,分析了该海域尿素的浓度状况、分布特征以及溶解态氮的基本组成,并分析了该海域尿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黄海渤海海域尿素的浓度范围是0.21~2.17μmol·L-1,平均浓度为(0.84±0.20)μmol·L-1.各调查海区中,北黄海海域尿素平均浓度最高,南黄海浓度最低.同时结果表明尿素是调查海域中溶解有机氮(DON)的重要组成部分,占DON的7.90%.在黄海海域尿素浓度由近岸到远海逐渐降低,高值区主要位于大连、青岛等人口密度较高且离岸较近城市的外海海域.渤海海域尿素浓度呈现由近岸到远海依次增加的趋势,说明河流输入不是渤海尿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河口附近泥沙对有机氮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73.
大气沉降可为上层海洋带来生物可利用性的营养元素(如N、P、Fe等),从而改变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过程及群落结构,并影响海洋的碳循环.于2014年春季在南黄海开展2次船基围隔培养实验,通过人工添加沙尘、灰霾颗粒及多种营养盐来模拟大气沉降对海洋表层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B07站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到磷限制;南黄海中部H10站则主要受氮限制.沙尘添加在B07站和H10站均显著促进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生长,对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灰霾添加在B07站对浮游植物生长总体呈现抑制作用,且主要抑制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生长,对微微型浮游植物则为先抑制后促进;在H10站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整体呈现先抑制后促进,培养前期对各粒级浮游植物均有抑制作用,培养后期对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4.
北黄海与渤海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5月渤海航次和1999年8月北黄海航次所采集的柱状沉积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P形态的六步连续提取分析,分析了各种形态P在表层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沉积物充空气和N2条件下培养前后各步形态P的测定,认识各步形态P培养前后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对各步形态P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渤海到并黄海总P的含量逐步降低。碎屑磷灰石的含量在六步中含量最高,约占50%左右,其次是非活性有机磷,约占20%,其他几步含量较小;充N2培养沉积物样品中碎屑磷灰石的含量要比充空气的低,其他形态的P较充空气培养的略高或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175.
黄海和东海生源要素的化学海洋学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东、黄海地区化学海洋学方面的调查结果,概述了东、黄海海区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河流输入和大气沉降对东,黄海生源要素的贡献,以及沉积物与上覆海水的营养盐交换。  相似文献   
176.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渤黄海海域海生物中238U,234U、232Th、226Ra、90Sr,137Cs放射性核素水平及其所致居民的年摄入量和待积剂量当量。结果表明,辽宁省全省、城市和农村每一居民由于上述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年摄入量分别为36.4、60.1和5.48 Bq·a-1;所致的待积剂量当量分别为3.80、6.82和0.571μSv。探讨了各种放射性核素所致人体主要器官的内照射剂量,此外,还给出了各放射性核素或海生物对总剂量的贡献分额。  相似文献   
177.
本文主要研究了南黄海(32°N)沉积物间隙水中的Fe,Mn,Cu,Co,Ni与其硫化物及粘土矿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间隙水中的Mn~(2+),Cu~(2+)硫化物趋向于沉淀,Co~(2+),Ni~(2+)硫化物趋向于溶解,Fe~(2+)则有其硫化物的溶解-沉淀控制,Mn~(2+),Cu~(2+)还有其他体系和硫化物体系共同控制其浓度,间隙水中的Fe~(2+)可被蒙脱石吸附,Mn~(2+)被绿泥石吸附,Ca~(2+),Ni~(2+)被蒙脱石、绿泥石吸附,Co~(2+)被绿泥石、蒙脱石吸附,Fe~(2+),Mn~(2+)对粘土矿物吸附剂的专属性要求远比Cu~(2+),Co~(2地+),Ni~(2+)高,蒙脱石是南黄海沉积物中最重要的阳离子吸附剂,绿泥石次之。  相似文献   
178.
179.
春季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中国SOLAS计划2005年3月航次所获取的溶解氧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黄海温度、盐度、溶解氧的平面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溶解氧与盐度、温度等化学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1) 春季黄海溶解氧的含量范围在10.16~13.71 mg/L,平均为(12.07±1.03)mg/L,平面分布特征为:西部近岸较高,东部外海较低,北黄海较高,南黄海低,表中底三层分布比较均匀,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2)春季,影响黄海外海海域溶解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盐度,近岸的溶解氧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与盐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0.
辽宁黄海沿岸水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辽宁黄海水域增养殖贝类的大面积死亡,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这一海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与全球气候异常、养殖环境质量降低、超养殖容量、养殖贝类遗传质量降低、生物学性状差异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