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根据近几年的海洋常规监测数据,确定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底柄贝类体内典型微污染物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6%以上的站点中,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1类标准(15μg/g,湿重,下同),尤其是大连湾和河北新村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Ⅲ类标准(80μg/g,以湿重计),并且,近年来大部分海域贻贝...  相似文献   
92.
在总结有关海上大风预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极值理论合理选取预测极值风速的极值分布计算模型:Gumbel分布和Poisson-Gumbel分布。根据山东近岸黄海26 a的风速观测资料,采用分风向统计数据和投影法处理数据,充分考虑风向和相邻风向的影响,形成十六个风向的年极值序列和过程极值序列样本;最后,用两种模型计算得到各个风向的极值风速预测结果,对比不考虑风向的计算结果,分析出黄海海域海洋风灾发生的时间规律和致灾风向,并对黄海海域的防风减灾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3.
利用HPLC-MS/MS检测黄海北部近岸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α-HBCD、β-HBCD、γ-HBCD的浓度含量,研究了黄海北部近岸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黄海北部近岸HBCDs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HBCDs含量为0.12—2.23 ng·L-1,平均含量为0.56 ng·L-1;沉积物中HBCDs含量为0.55—24.75 ng·g-1,平均含量为6.39 ng·g-1;生物体中HBCDs含量为0.86—67.08 ng·g-1,平均值为11.91 ng·g-1.黄海北部近岸3种介质中都是以γ-HBCD为主要异构体形式,说明了黄海北部近岸的HBCDs主要来源是工业用HBCDs.富集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北部近岸生物对HBCDs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有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4.
95.
为探究海洋中一氧化碳(CO)的排放对全球碳循环的意义,于2019年冬季采用顶空法对黄海和东海CO的分布和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气中CO的体积分数为239×10-9~941×10-9,平均值为(588±155)×10-9.大气中CO体积分数最高值出现在北黄海近岸站位,最低值出现在东海南部,整体呈现黄海高、东海低的特点,且表现出明显的由近岸向外海降低趋势.表层海水CO浓度为0.39~2.80 nmol·L-1,平均值为(1.23±0.45) nmol·L-1.表层海水CO浓度高值区出现在东海东部,低值区出现在东海南部,受太阳光辐射和水团影响较大.CO的垂直分布上,浓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表层,随深度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层海水中过饱和系数α为0.99~8.67,平均值为2.61±1.42.CO海-气通量的变化范围为-0.05~41.38 nmol·m-2·h-1,平均值为(9.80±9.70) nmol·m-2·h-1.表层海水中CO浓度大多是过饱和的,表明冬季黄海和东海是其上方大气的源.这些数据对于估算全球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黄海大规模的绿潮生态灾害已连续多年持续暴发,对海域的生态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也进一步影响到人类健康。浒苔(Ulva prolifera)沉降是绿潮藻暴发周期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无机物、有机物等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系统总结了黄海绿潮藻的主要去向,重点关注了浒苔的主要沉降范围,梳理了浒苔分解过程中代谢产物释放与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影响浒苔沉降的主要因素,为未来的绿潮研究及灾害防控工作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7.
Distributions of dimethylsulfide in the Bohai sea and Yellow Sea of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Dimethylsulfide(CH3SCH3,DMS)isbelievedasthemostimportantvolatilesulfurcompoundreleasedfromtheseawater(Turner,1 988;Andreae ,1 990 ) .ThelatestestimationofDMSfluxfromtheoceantotheatmosphereis 2 0 7± 5 2Tg a ,accountingfor 85%ofglobalDMSsources(Watts,2 0 0 0 ) .AtmosphericDMSisinitiallyoxidizedbyOHinthedaytimeandnitrateradical(NO3)atnightasmajorsinksofDMSintheatmosphere(Andreae ,1 986;Yin ,1 990a ;Barnes ,1 996) .TheoxidationofatmosphericDMSseemstocontributelargelytot…  相似文献   
98.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海陆架区的 7条测线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磷 (TP)的分析测定 ,阐述了调查海区TP的平面分布特征 ,通过分析水动力条件、粒度及磷的自生作用等因素 ,探讨了TP聚集区和分散区的成因 ,发现沉积物的粒径与TP含量的相关性较差 ,与其他区域P的丰度进行比较后 ,认为黄海表层沉积物中P为非陆源性的 ,并处于“弱贫化”状态。  相似文献   
99.
2001~2005年鸭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十五"期间鸭绿江河口地区及北黄海海域水质的监测数据的整理、计算和评价,得出这一海域目前的污染状况和水平,指出这一海域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描述出这一海域的海水质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
根据2006年12月在北黄海走航连续观测所得数据,结合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碳通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辽南沿岸流及其影响区域是大气CO2汇区;山东半岛以北沿岸,122°E以西受渤海环流输送,黄河悬浮颗粒物影响的高浑浊度区域是大气CO2的一个强源区;而占据北黄海大部的黄海混合水以及北黄海整体上是大气CO2的弱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