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598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分布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共计2 100个,其中:66.2%为轻度黑臭;60%分布在广东、安徽、湖南、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8省;36个重点城市的黑臭水体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州、深圳、长春、上海和北京5市。通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993个黑臭水体的现场督查结果可知,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措施不到位、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管网建设、底泥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后期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52.
将深塘曝气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优化组合应用于河北省某农村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在河段下游截流蓄水,建设生态组合氧化深塘及潜流湿地系统对黑臭水体进行集中治理后重新排入河道。通过对系统进水及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系统在不同季节对河道水体水质净化效果,并对工程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节,系统出水水质明显提升,出水SS、氨氮和总磷浓度以及COD值均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198-2002)一级A标准,秋冬季节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对河水主要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工程占地面积小,设备能耗低,运行费用仅为0.23元·t~(-10。该组合技术对于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农村河道水质净化效果较好,经济优势明显,可为农村黑臭河道治理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3.
对汪洋沟6个样点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含量以及沉积物中NH4+-N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释放潜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汪洋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在0.368 ~ 2.036 g/kg之间,平均值为1.037 g/kg.NH4+-N最大释放量在0.258~0.705 g/kg之间,释放主要集中在0~5 min内,约占最大释放量的79% ~ 84%;随后释放速率逐渐放缓,到120 min后基本达到释放平衡.运用无限稀释法对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进行测定表明,汪洋沟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在0.351~0.706g/kg之间,在水土质量比约为2 500时,NH4+-N释放量达到最大,随后释放逐渐趋于平衡.汪洋沟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及最大释放量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汪洋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与NH;-N释放潜能低于洱海,与长江中下游湖泊相近,汪洋沟沉积物氨氮释放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954.
碳素纤维生态基技术对城市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基为载体,处理南宁市朝阳溪黑臭河水,考察CF生态基在黑臭水体中的挂膜情况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基对污水中悬浮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24 h内,CF实验组的浊度由原来的47.32 NTU降低为13.78 NTU;CF生态基生物亲和力强,易于挂膜,在黑臭水体中10 d内能形成较成熟的生物膜;在没有曝气情况下,CF生态基挂膜后对COD、TP、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76.00%、54.34%、90.73%和55.13%,是一种较有效的改善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材料。  相似文献   
955.
污水厂升级改造仍是目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桂林七里店污水厂的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将七里店污水厂微孔曝气氧化沟的一个A/O运行模式改造为2个分段A/O供氧模式,改变进水点,提高氧化沟内梯度脱氮环境,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调整为1∶1.2,氧化沟出水口DO浓度到0.5 mg/L以上,二沉池中NO-3-N平均浓度达到7.2 mg/L,氧化沟到二沉池出水口阶段NH+4-N和PO3-4-P的平均释放量由改造前的3.85和1.69mg/L降低到-0.1和-0.2 mg/L的无释放状态。同时也表明,二沉池中NO-3-N浓度适当可抑制沉淀池中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56.
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的循环廊道内增设缓流板,以此改变循环廊道过流断面面积,进而调控循环比(循环廊道断面通过的循环流量和进水流量的比值)。利用胞内、胞外聚合物的分析及物料平衡的方法,研究了增设缓流板、调控循环比前后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和磷转化途径的变化及聚磷菌种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增设缓流板,循环比为27时,COD、NH+4、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3%、87.1%、78.1%和96.0%,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46.1%;而不设缓流板,循环比为241时,COD、NH+4、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2%、82.7%、67.2%和86.4%,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17.54%。综上可知,增设缓流板控制循环比,有助于提高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有助于提高反硝化吸磷量,同时有助于提高氧化沟工艺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57.
为了有效地处理活性黑染料废水,对离子液体负载型分子筛去除水中的活性黑染料进行了研究。首先制备了离子液体负载型吸附材料,分别考察了分散剂种类、离子液体加入量、浸渍时间3种因素对离子液体负载率的影响,确定负载工艺条件为:二氯甲烷作为分散剂、[OMim]BF4离子液体与分子筛质量比1∶2,浸渍时间12 h。其次研究了负载型吸附材料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吸附材料添加量、溶液pH值、吸附时间对模拟废水活性黑染料去除率的影响,确定吸附工艺条件为:[OMim]BF4离子液体为最佳离子液体、吸附材料添加量0.40 g、pH=6、吸附时间12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染料去除率达98.23%。  相似文献   
958.
土著微生物促生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率的河湖黑臭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然而向底泥中投加药剂可能会影响上覆水水质。为探讨该技术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实验研究了城市湖泊黑臭底泥修复过程中上覆水中磷浓度和底泥中磷含量及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药深度为泥面以下15 cm,微生物营养剂(BE)和生物解毒剂(MT)的投加量分别低于60mL/m3和70 mL/m3的条件下,上覆水总磷(TP)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湖库类)标准值。投加微生物促生剂(BE和MT)导致上覆水磷含量升高,并促进了上覆水中藻类的增长。复配投加硝酸钙能减少上覆水中磷含量及藻类生物量,从而抑制微生物促生剂对上覆水磷浓度的影响。另外,投加微生物促生剂及硝酸钙到底泥中后,底泥磷含量以及磷形态组成的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9.
研究了壳聚糖(CS)对活性黑 RL 的吸附性能.在吸附温度为 298 K、CS 相对分子质量为 1.75×105、CS加入量为 102 mg/L 的条件下,CS 对活性黑 RL 的吸附量为 146.23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吸附平衡数据可用 Freundlich 方程进行关联.CS 对活性黑 ...  相似文献   
960.
为了提高改良一体化氧化沟(MIOD)的除磷效率和降低运行能耗,分别对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曝气1 h/停曝1 h)2种运行方式下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曝气运行方式下系统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28%、91.14%、73.09%;间歇曝气运行方式下系统对C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