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3篇
  免费   1076篇
  国内免费   2726篇
安全科学   1254篇
废物处理   453篇
环保管理   462篇
综合类   6097篇
基础理论   979篇
污染及防治   1299篇
评价与监测   278篇
社会与环境   84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21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43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991.
通过实验,探讨了用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有机磷农药模拟废水和实际应用的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实验表明,以测定不同时间PO43-的浓度来衡量有机磷的降解率,并以此来衡量有机磷农药及其中间产物降解的程度是合理的.光催化降解甲胺磷和水胺硫磷的结果,显示了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与其结构有关.实际应用的有机磷农药也可用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992.
以钛基掺硼金刚石为基体,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Ti/BDD/PbO2复合电极,并将其用于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谱图(XRD)表征了电极的微观形貌及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电极对有机物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45 V的低电位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5~175 mg/L,检测限为0.3 mg/L(S/N=3)。采用Ti/BDD/PbO2复合电极测定法和重铬酸钾标准方法对市政污水、食品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脱除CO2温室气体,提出了利用氨水土壤混合物去除CO2的新方法。分别考察了土壤颗粒粒径、CO2初始流量、氨水浓度(质量比)和温度对CO2脱除量和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去除CO2的量较土壤物理吸附量和氨水化学吸收量的总和提高了大约15%;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大,CO2的脱除率和脱除量都增大;随着土壤颗粒粒径和CO2初始流量的增大,CO2的脱除率和脱除量都减小;当温度由22℃升高到31℃,CO2的脱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继续升高温度到40℃,CO2的脱除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钴离子和钴、镍离子共掺杂的复合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以及掺杂粒子不同时,对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的掺杂量在0.2%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佳,而钴镍共掺杂的掺杂量在0.4%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且钴掺杂的催化活性比钴镍掺杂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995.
Co—TPP/TiO2对No—Co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佳  曹美秋 《环境化学》1990,9(1):15-20
用四苯基卟啉钴负载在无定形的TiO_2载体上作为催化剂(Co-TPP/TiO_2),经真空加热活化后对CO还原NO的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80—150℃范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52—2.8mmol/(g-cat·h)(10min内).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活化温度和再生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NO开始还原时就有分子氮形成。讨论了负载后Co-TPP活性增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化工环保》2008,28(6)
该发明提供一种2-氨基吡啶的生产废水处理及回收方法。它是将废水通过隔油池分离出有机层,减压蒸馏,回收2-氨基吡啶;水层用稀酸调节pH至接近中性,冷却结晶、减压抽滤,得到粗无机盐;采用重结晶法提纯回收无机盐;将滤液通过装填有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吸附柱,吸附除去有机物,收集出水并回用于水解工艺,或经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吸附树脂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洗脱,使用多个批次后用甲醇再生,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97.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remov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from indoor air, onedimensional titanate nanotubes(Ti NTs) were hydrothermally treated to prepare Ti O2 nanocrystals with different crystalline phases, shapes and sizes.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acids such as CH3 COOH, HNO3, HCl, HF and H2SO4 used in the treatment were separately compared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i O2 nanocrystals. Compared with the strong and corrosive inorganic acids, CH3 COOH was not only safer and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t also more efficient in promot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obtained Ti O2.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natase Ti O2 synthesized in 15 mol/L CH3 COOH solution exhibited the highest photodegradation rate of gaseous toluene(94%), exceeding that of P25(44%) by a factor of more than two. The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attributed to the small crystallite size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CH3 COOH. 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humidity(20%–80%) on the performance of Ti O2 nanocrystals was also studied. The anatase Ti O2 synthesized in 15 mol/L CH3 COOH solution was more tolerant to moisture than the other Ti O2 nanocrystals and P25.  相似文献   
998.
999.
选择YT-1000型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催化剂,考察ACF与O3协同作用催化降解水溶液中4-氯酚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将该条件应用于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ACF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对4-氯酚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动力学上提高了其与O3反应的起始浓度,并且在ACF表面含氧、含氮等基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1 L浓度为100 mg/L的4-氯酚水样中投加2 g ACF反应6 min时,吸附作用对TOC的去除率为43.4%,而ACF协同O3作用时的TOC去除率提高到72.5%,协同增效作用为67.1%;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ACF协同O3降解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60 min时的TOC与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8%和96.3%。上述研究过程证明了吸附作用与催化作用的协同能有效降解生物过程不能降解的焦化废水中惰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00.
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A2/O工艺是一种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由于其系统中固有的基质竞争和污泥龄等矛盾,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处理低C/N比污水时脱氮除磷效率较低.反硝化除磷工艺作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由于在脱氮除磷过程中可以在碳源利用上耦合,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A2/O工艺中的基质竞争矛盾,使得其在处理低C/N比污水时也能实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就反硝化除磷的技术原理,结合其在A2/O工艺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控制策略,对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的实现、维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