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磁粉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磁粉强化活性污泥化是在常规活性污泥法中加入适量强磁性粉末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了用磁粉活性污泥法净化处理餐饮废水,通过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磁粉强化活性污泥法适宜的磁粉加入量为700mg/L儿,磁粉粒度<1μm,CODcr去除率和出水透光率都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氮体结构和沉降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2.
稀土金属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这使得其对碳质材料还原NO的反应可能表现出特殊的催化效果,而此方面的研究没有报道.为了研究稀土金属对活性炭还原NO反应的催化效果,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氧化镧的活性炭颗粒(La/C),并在无氧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程序升温反应和等温反应,考察了气体流量、NO的入口浓度、反应温度和氧化镧负载量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负载氧化镧的活性炭还原NO的反应是一级反应.由于炭表面3%(质量分数)的氧化镧的存在,C-NO反应的起始反应温度从500 ℃降低到300 ℃,反应活性大大提高,反应活化能从88.95 kJ/mol降低到51.05 kJ/mol.氧化镧的负载量对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但负载量的大量增加对反应活性的提高效果甚微,最佳负载量为1.5%.La/C体系在反应中较稳定,而反应温度的升高对其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93.
94.
研究了操作参数对活性炭固定床处理有机废气的影响。温度升高,吸附容量下降。湿度的存在会减少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容量。适当的操作气速为0.1-0.5m/s,在此范围内,气速与压降在对数坐标上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5.
以活性炭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技术来处理DSD酸母液树脂吸附出水。处理效果比单纯的活性炭吸附或H2O2氧化要好的多。在温度25℃,线速度0.10m/h,pH3.50,H2O2添加量0.35%,处理500mL水样后,脱色率达到90%以上,TOC去除率达到40.0%以上。  相似文献   
96.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性质的因素多且复杂,具有灰色系统的特点.应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的重要参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沉降速率、颗粒粒径和污泥浓度(MLSS)进行了关联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颗粒污泥SVI的影响顺序为沉降速率>颗粒粒径> MLSS,说明沉降速率对活性污泥的形态转变和颗粒化过程的作用最明显,SVI可作为评判颗粒化进程的一个理想指标;沉降速率对MLSS的影响最弱;颗粒粒径的最佳值为1.3~1.5 mm,此时,颗粒粒径对SVI降低的贡献最大,从而使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并且使MLSS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7.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酶的活性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茵  罗翠  Chr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5):333-335
通过水解模式底物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酶的活性.选取亮氨酸氨基肽酶、β-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和脂酶等胞外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种胞外酶的平均活性在31.O~88.5 μmol/(L·h),其中76.9%~94.8%的酶活性分布在活性污泥中,说明绝大部分胞外酶是与细胞相连或固定在细胞外多聚絮体基质里.混合水样和出水水样中的DOC几乎相等,而各胞外酶与DOC不存在任何显著的相关关系.增加NO3-浓度可提高亮氨酸氨基肽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但对碱性磷酸酶和脂酶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污泥投配率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装置采用半连续流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污泥培养接近成熟后开始每天按不同污泥投配率加泥和排泥.结果表明:污泥投配率在3%~10%时,有机物分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去除率均在30%以上;污泥投配率在15%和20%时,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率非常小;污泥投配率在5%时,有机物分解率最大为41.2%;单位VSS产气量随污泥投配率的增大而呈先急剧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当污泥投配率为5%时,单位VSS产气量为0.60 L/g,符合美国污水处理厂设计手册标准,其他污泥投配率下该指标均小于0.4 L/g.因此,认为实验用污泥中温消化的最佳污泥投配率为5%,这时污泥的可消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
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降解与膜分离共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膜生物反应器实质是生物降解与膜分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污泥浓度与通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膜分离对生和性能尤其是细菌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生物反应器内细菌胞外聚合物,溶解性有机物及微细胶体可能成为形成凝胶层导致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Guibaud G  Tixier N  Bouju A  Baudu M 《Chemosphere》2003,52(10):1701-1710
Activated sludges originated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vy metal removal from effluents. Extracellular polymers (ECP) form a major part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and are heavily involved in bio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The complexation of three heavy metals (Cd, Cu and Pb) with ECP extracted from six activated sludges,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WWTPs, was investigated at pH 7.

ECP in the study were shown to be mainly composed of proteins, humic acids, uronic acids and polysaccharides along with smaller amounts of lipids and nucleic acids. IR spectra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functional groups usually found in the ECP and the content in each frac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colorimetric methods. The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charge was carried out on each ECP sample and allowed two pKa values characteristic of two distinctive functional groups to be determined. At the pH used in the study, the value of these constants indicates that only one functional group is under protonated form.

A polarographic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lexation parameters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and complexation constant) of ECP solutions towards metals. The following order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Cu > Pb  Cd and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ECP–metal complex: Cd > Pb  Cu.

A matrix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olymers and the complexation parameter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and the complexation constant were strongly linked to 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and humic substances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