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99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813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0 毫秒
201.
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irlift bioreactor (ALB), augmented with a novel heterotrophic nitrifier Pseudonocardia ammonioxydans H9^T under organic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s (Corg/N) ranging from 0 to 12. Effect of the inoculated strain was also determined on the settling properties and the removal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wo laboratory scale reactors were set up to achieve a stable nitrifying state under the sam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temperature, pH and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operated under the sequencing batch mode. The level of DO was kept at 0.5- 1.5 mg/L by periodic stirring and aeration. Each specific Corg/N ratio was continued for duration of 3 weeks. One of the reactors (BR2) was inoculated with P ammonioxydans H9^T periodically at the start of each Corg/N ratio. Sludge volumetric index (SVI)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rg/N ratio,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reactors. BR2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nitrogen removal with the increasing heterotrophic conditions, and the ammonia removal reached to the level of 82%-88%, up to10%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reactor (BR1) at Corg/N ratios higher than 6; however, the ammonia removal level in experimental reactor was up to 8%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reactor at Corg/N ratios lower than 2. 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rg/N ratios in both of the reactors. The COD removal percentage up to peak values of 88%-94% in BR2, up to 11% higher than that in BR1 at Corg/N ratio higher than 4. The peak values of ammonia and COD removal almost coincided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18%-27% to total bacterial number) of the exogenous bacterium in the BR2, detected as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Furthermore, the removal of ammonia and COD in BR2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the inoculated strain with a coefficient index (R2) up to 0.82 and 0.85 for ammonia and  相似文献   
202.
在冬季低温(10.6℃)连续好氧-缺氧以及全泥龄的运行条件下,挂膜成熟后序批式生物膜工艺(SBBR)、投加填料SBR工艺和传统活性污泥法(CAS)工艺的污泥产率分别为0.171kgMLSS/kgCODremoved、0.207kgMLSS/kgCODremoved和0.315kgMLSS/kgCODremoved。三个工艺中SBBR工艺污水处理效果最佳,其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63.94%和85.36%。在冬季运行条件下,试验第10天和第25天在两种SBBR工艺中先后有大量轮虫和线虫等后生动物的滋生,导致出水中总磷(TP)的明显释放,后生动物的滋生有助于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改善,在SBBR中后生动物的滋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3.
韩耀霞  方晞  张格红 《环境科技》2008,21(1):27-29,32
城市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数量巨大,成分复杂。如何经济、有效地加以利用已成为目前环境工程中深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文章探讨了污泥资源化工作中厌氧消化工艺的温度、时间、污泥成分的最佳工艺备件和沼气产生量,以实现污泥工业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4.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分析了利用分散式处理方式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优势,并介绍了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着重介绍了我国厌氧技术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5.
付钟 《环境科技》2008,21(4):75-78
厌氧发酵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是目前垃圾处理技术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国内尚无运行的厌氧发酵处理厂。针对国外厌氧发酵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侧重于从工程应用方面总结已建厌氧发酵处理厂的发酵技术,为我国厌氧发酵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6.
ABR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头孢抗生素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抗生素类制药废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微生物不易降解,处理难度很大。采用动态试验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某头孢类制药厂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负荷控制在2.67—3.0kg/(m^3·d),温度控制在35.4-0.5℃时,ABR对该废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在50%,且其可生化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了废水进一步后续生化处理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7.
沸石悬浮填料生物移动床的亚硝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沸石为重要原料研制新型沸石悬浮填料,并将其用于启动沸石悬浮填料移动床反应器(ZMBBR),与装填普通陶粒的陶粒悬浮填料移动床(CMBBR)对比考察其亚硝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游离氨(FA)抑制的方法快速实现两种反应器的稳定亚硝化,两个反应器出水亚硝酸氮积累率均能达到90%以上;沸石对铵离子的吸附解吸作用使ZMB...  相似文献   
208.
基于动态SDG模型的间歇过程HAZOP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评价方法之一。然而,通过对国内外已实施的生产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及相关计算机辅助安全评价软件调查发现,目前对间歇过程HAZOP分析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将Petfi网与符号定向图(SDG)相结合,以SDG模型为主,Petri网模型为辅,建立专门针对间歇过程HAZOP分析的动态SDG模型。由于Petfi网可以准确描述间歇过程的离散事件特性,而SDG能够恰当描述间歇过程的连续特性,二者结合使该模型成为间歇过程HAZOP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细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利用16S rD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测定了4种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并分别构建了可视化的细菌网络.结果表明,旱田和水田土壤细菌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与模块性较小,而节点数、连接数、平均连通度和聚类系数较高;4个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关系占优,天然林地负相关比例较高;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中的部分菌群在土壤细菌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4个细菌网络的部分关键节点所属的菌群相对丰度较低(1%),并非本研究区域的主体细菌;旱田土壤菌群主要受TP显著影响(P0.05);水田土壤菌群主要受黏粒、粉粒和含水量显著影响(P0.05);天然林地和城市绿地土壤菌群主要受C/N显著影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旱田土壤细菌网络规模更大,物种间关系更加复杂,不同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均以协同合作关系为主,天然林地土壤细菌之间存在更强的竞争作用.水田和旱田土壤细菌对外界环境因子的扰动更加敏感,响应迅速,群落结构更易发生变化;部分细菌在网络间存在角色转化现象,低丰度菌群在构建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0.
不同沉水植物净水能力与植株体细菌群落组成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琳  岳春雷  张华  李贺鹏  杨乐  王珺 《环境科学》2019,40(11):4962-4970
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这8种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对比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对沉水植物关联细菌群落组成进行测定,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与植株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主要通过植物增效作用,植物吸收富集作用去除率较低.其中密刺苦草对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 58%和96. 81%.伊乐藻、金鱼藻对水中氮磷自身吸收能力高于其他组,密刺苦草和苦草的植物增效的净化能力最强.经分析,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净化能力较强可能是因为植物关联的细菌大多具有降解作用.根瘤菌目(Rhizobi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ales)的细菌可能是引起密刺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的细菌可能是引起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