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6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铁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空气质量改善和"双碳"目标的双重约束下,厘清铁路运输CO2和污染物排放趋势,对于交通领域的减污降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燃料生命周期法分析了中国火车2001~2018年的CO2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情景分析评估了2019~2030年的铁路排放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铁路电气化进程的推进、内燃机车新车投入使用和燃油标准的不断升级,铁路运输燃料生命周期的CO2和污染物排放整体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而其上游阶段的排放占比逐年升高.2018年铁路运输的CO2、NOx、CO、BC和SOx排放总量分别为3780.29万t、11.98万t、3.94万t、0.20万t和3.08万t.情景分析表明,加快电力结构改善和降低单位运输能耗分别是降低铁路CO2、SOx和NOx、BC、CO排放的最佳单一控制手段.积极应对铁路减污降碳工作的综合情景下,CO2、NOx、CO、BC和SOx的减排率可分别达35%、37%、39%、32%和45%.电力结构改革和铁路电气化进程的停滞均会造成铁路运输排放总量的显著增加,铁路减污降碳工作仍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32.
为研究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研制开发了一套紧凑型稀释采样器,主要由烟气进气部分、稀释空气部分、稀释混合部分及采样部分四部分组成.结果表明,该采样器可测量排放的一次PM_(2.5)、CO_2、CO、SO_2、NO_x等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并可根据碳平衡法获得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稀释采样器的稀释比在20∶1~30∶1范围内,样气在稀释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0 s.性能评价表明,稀释器气密性良好,稀释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低于3μg·m~(-3),气流混合均匀,理论稀释比与实际稀释比的偏差均小于2%,细颗粒在采样器内的损失小.利用稀释器测试了两种典型民用炉具和煤种组合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发现高效反烧炉与无烟煤球组合的PM_(2.5)的排放因子要显著低于传统正烧炉与烟煤组合,且前者CO和NO_x的排放因子也要低于后者,两种CO_2排放因子相当.  相似文献   
733.
利用聚苯胺(PANI)与氧化石墨烯(GO)来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阴极电极,可以加强氧阴极还原速率并且降低阴极电势损失.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XRD)、红外光谱(FTIR)、CV曲线与EIS曲线分析等手段,考察PANI与GO联合修饰MFC阴极的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聚合修饰液中,当苯胺浓度为0.1M时,GO的最佳浓度为0.10~0.12g/L,此时修饰电极的氧还原峰电位最高,CV测试电活性面积最大,EIS的测试表明此时阴极传荷内阻达到最小.研究显示通过使用GO与PANI来共同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可以使阴极的高电化学活性更高,可提高MFC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容.研究结果对优化,MFC的应用与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4.
戚姣琴  朱亮  徐向阳  孔赟  蔡蕊 《环境工程》2015,33(3):1-5,59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作为一项解决环境污染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基于MFC工作原理,全面归纳了其典型的高效产电菌,并从阳极氧化、阴极还原两方面重点探讨了其在处理废水/废弃物的应用实例及发展潜力,最后从3个方面对MFC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35.
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推动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和发展并为我国制定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的近期规划提供参考,根据现有的生产、储存和输运氢的技术,针对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设计了10种可行方案,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这些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价,得到了每种方案的分类环境效应标准化指标,并对若干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性最好的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方案是:天然气集中制氢厂制氢,然后用管道将氢气输运到加注站,加注给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  相似文献   
736.
Since the concept of the osmotic microbial fuel cell (OsMFC) was introduced in 2011, it has attracted growing interests for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nergy recovery. However, forward osmosis (FO) membrane fouling resulting in a severe water flux decline remains a main obstacle. Until now, the fouling mechanisms of FO membrane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biofouling layer in the OsMFC are not yet clear. Here, the fouling behavior of FO membrane in OsMFCs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hick fouling layer including biofouling and inorganic fouling was existed on the FO membrane surface. Compared to the inorganic fouling, the biofouling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ling layer. Further analyses by the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 implied that the growth of biofouling layer on the FO membrane surface in the OsMFC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itially,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ß-D-glucopyranose polysaccharides were deposited on the FO membrane surface. After that, the microorganisms grew into a biofilm caused a quick decrease of water flux. Subsequently, some of microorganisms were dead due to lack of nutrient source, in the meantime, polysaccharide and proteins in the biofouling layer were decomposed as nutrient source, thus leading to a slow development of the biofouling layer. Moreover, the microorganism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iofouling layer,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mitigate the depos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FO membrane surfaces in OsMFCs.
  相似文献   
737.
738.
高水分垃圾焚烧热回收和烟气净化系统的合理布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平衡计算分析了高水分生活垃圾在焚烧前干燥脱水对系统热效率的影响 ,并比较了用不同介质干燥湿垃圾时热回收系统的效率和对烟气净化系统布置的要求。计算表明 :系统产生的可供有效利用的蒸汽量总是随垃圾干燥后应用基水分的降低而上升。采用排烟作为干燥介质时系统热效率也随应用基水分的降低而上升 ;而采用热空气作干燥介质时 ,计算热效率有轻微的下降。采用垃圾干燥应对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合理布置。  相似文献   
739.
城市大气污染物对PEMFC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城市空气污染物(即阴极气体杂质)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FCV)进入商业化应用时即将面临的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文中综述了CO、CO2、硫化物、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NH3、卤素离子(X-)、酸沉降物以及大气颗粒物等对PEMFC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解决阴极气体杂质影响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0.
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低和分散能源回收难是石油天然气行业一直面临的技术难题。为提高一次能源利用和回收转换效率、解决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在石油行业内应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新型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介绍了燃料电池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