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58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8种中药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是改良植物源杀菌剂的筛选思路,降低植物源农药的毒残留,寻找效果较持久的植物源杀菌剂.通过筛选提取常见且具有强抗逆性的植株如柳、盐肤木等植物叶中活性抑菌成分,寻找低毒持效的杀菌剂.从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在粗提物质量浓度为50mg/mL时,连翘、盐肤木对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抑制效果显著,抑制率均在65%以上,柳叶、马尾松针、臭椿、茵陈蒿的粗提物对至少两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速率抑制率在50%以上;香槐和枫杨叶活性较低,仅对其中一种病原菌活性达到50%;柳叶、马尾松针、臭椿叶对两种病原菌气生菌丝的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盐肤木粗提物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因此连翘、盐肤木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42.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对粤东凤凰山茶区12个茶园土壤Mn和Zn的5种赋存形态特征及对茶叶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茶区土壤Mn平均含量为337 mg.kg-1,Zn平均含量为166.0 mg.kg-1,Mn和Zn的形态分布规律均表现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Mn含量以及碳酸盐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分别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可交换态Mn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束缚态Mn、Zn含量以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M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茶区茶叶Mn平均含量为1 046.3 mg.kg-1,Zn平均含量为42.0 mg.kg-1。茶叶Zn含量分别与土壤可交换态、有机束缚态、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叶Mn含量分别与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束缚态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茶区土壤Mn和Zn的化学形态分布及茶叶中Mn和Zn的累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43.
了解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大气细颗粒物中的四种水溶性阴离子F-、Cl-、SO42-、NO3-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影响其水平高低的因素。使用聚四氟乙烯滤膜分别采集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大气中的PM2.5,用纯水提取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采样期间北京市大气PM2.5、F-、Cl-、SO42-和NO3-质量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55.36、0.02、0.46、6.72和1.09μg·m-3,四种水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19.14%;同一季节(春季)郊区监测点大气PM2.5、SO42-和NO3-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城区监测点;城区大气PM2.5与四种水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秋季高于春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气PM2.5与Cl-、SO42-和NO3-质量浓度均高度相关。Cl-、SO42-、NO3-是北京市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844.
北京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北京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62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讨论了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源类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检测到的多环芳烃主要包括萘、苊、菲、惹烯、三芴、荧蒽、芘、、苯并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苝、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及其同系物;(2)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质量分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为175.1~10 344 ng.g-1,其中城市中心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最高,交通干线附近、工矿企业附近表层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较高,林地、果园和农田表层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较低;(3)表层土壤中PAHs既有来源于石油源,也有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但不同功能区二者贡献存在差别,其中农业用地(林地、果园、农田)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或部分来源于土壤母岩中的有机质),城区、交通干线附近及工矿企业附近表层土壤中PAHs污染源以化石燃料燃烧产物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845.
陈菁  彭金龙  徐彦森 《环境科学》2021,42(9):4071-4082
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是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北京市自2013年以来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分析2014~2020年北京市34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的PM2.5和O3浓度变化特征并评估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效应,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PM2.5年均值和4~9月平均O3日最大小时(O3_max)值分别为92.0 μg·m-3和81.9 nmol·mol-1.2014~2020年PM2.5平均每年降低7.5 μg·m-3,但是O3_max持续偏高.在季节尺度,冬季的12月和1月PM2.5浓度最高,夏季的8月浓度最低.相反地,O3_max在每年6月浓度最高.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为,夜间22:00至次日00:00最高,14:00~16:00最低.而O3浓度在07:00最低,随后逐步升高并在午后达到最高.在空间分布上,PM2.5在2014和2019年都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O3_max在全市范围内均较高,仅在道路区域偏低.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与PM2.5相关的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人数分别为1580人和821人,与O3相关的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人数为2180人.2019年与PM2.5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仅为2014年的50%,而与O3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与2014年持平.北京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是O3污染问题凸显,O3已经成为危害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首要大气污染物.未来需要加强PM2.5和O3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846.
张丹  吴良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0):2572-2582
食品浪费监测和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本文依据《反食品浪费法》的原则和要求,从科学性和实用性出发,探索提出“图像法”以推动食品浪费监测、调查、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以北京典型食堂食品浪费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图像法开展实证研究,并利用称重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基于图像法所获得的北京典型食堂人均食品浪费指数为0.64,比称重法所得结果低了0.02;基于图像法所获得的人均食品浪费量为58.62 g/(人·餐),比称重法所得结果高出了4.28%;两种方法所得的人均食品浪费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r =0.76,p<0.01),且有很好的一致性(CCC=0.757,p<0.01),表明图像法可以有效评估典型食堂的食品浪费程度;利用图像法开展食品浪费监测和调查时,结合餐厨垃圾量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本文探索了一个科学、便捷的食品浪费监测和调查方法,以期为《反食品浪费法》的全面推进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47.
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简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方面的工作进展,指出了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的相关概念,并重点论述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污染评价、脆弱性评价及质量评价的异同.针对北京市平原区的特点,选取了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系统污染源荷载这4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4个评价因子权重.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高、较高、中等、较低、低污染风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 232.1、699.3、1 951.4、2 644、133.2 km2.平原区西部及近郊一带污染风险性较高,地下水系统较高的脆弱性和较强的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平原东南通州地区,主要是由于历史污染源的存在使得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48.
北京市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监测子站的O3浓度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市O3浓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夏季的一次O3高浓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O3浓度在5~8月维持相对较高浓度,其他月份则维持较低浓度.整体来看,4类功能的监测站点中O3平均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对照点及区域点、郊区环境评价点、城区环境评价点和交通污染监控点;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一般在15:00、16:00达到峰值;O3还呈现明显的"周末效应",即周末白天时段O3浓度大于工作日浓度.北京市O3浓度城区相对较低,周边区县相对较高,生态植被优良的东北部地区浓度最高.2013年6月3日北京市发生一次O3高浓度过程,在下午西南风的作用下,榆垡、丰台花园、奥体中心和怀柔监测站O3峰值出现的时间从南到北依次滞后,且怀柔站在20:00才出现峰值,体现了这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O3输送特征.  相似文献   
849.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race gases and PM2.5 was conducted at three sites in and around Beijing, during the Olympic season from 2007 to 2009. Air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due to the special e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Howev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primary pollutants and PM were found to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Games. Although the major O3 precursors (NOx and VOCs) were well controlled during the Olympic season, O3 was still found to be the highest in 2008, based on the data of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All this information suggests that while control of regional emissions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did improved the air quality in Beijing, more efforts will be needed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air quality, especially for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f O3 and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not only in Beijing, but also in the B 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相似文献   
850.
利用2006年-2009年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海淀区香山站、万柳站和北部新区站的NO2资料和相对应的气象资料,对NO2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发现:NO2浓度达到三级的日数平均为5 d,呈逐年减少的趋势。NO2超标日分布在1-4月和10-12月,浓度峰值在上午10:00和19:00-23:00,谷值在上午7:00时,且节假日NO2浓度略高于工作日。通过相关分析,NO2的浓度随温度、风速、气压、降水量的增高而降低,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偏南风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