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新季铵盐型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G12-3-12、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普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以及它们的混合体系对多环芳烃菲和芘的增溶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计算与比较临界胶束浓度(CMC)、摩尔增溶率(MSR)和增溶的标准自由能ΔG0s,评价了3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它们的混合体系对菲和芘的增溶能力.3种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的增溶性大小顺序为:CG12-3-12RhamnolipidTX-100.TX-100/CG12-3-12与TX-100/Rhamnolipid混合表面活性剂都较相对应的单一表面活性剂有更好的增溶能力,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都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但是两种混合溶液都不符合理想溶液的性质.TX-100/CG12-3-12系统的CMCexp相对于CMCmi有更大的负偏差.由两混合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m可以看出,TX-100与鼠李糖脂比与CG12-3-12更容易形成混合胶束.TX-100/CG12-3-12与TX-100/Rhamnolipid表现出协同作用.TX-100/Rhamnolipid混合体系对菲和芘的增溶能力的提高大于TX-100/CG12-3-12混合体系.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疏水性有机物污染环境修复效果的强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环境友好的特点(可生物降解、低毒和有效增强生物降解)而有利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在提高疏水性有机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尤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鼠李糖脂(RL)对多环芳烃(PAHs)菲和芘的增溶作用及溶液pH值、温度和无机盐离子浓度对增溶的影响.根据增溶倍数(Sw*/Sw)、摩尔增溶比(MSR)和胶束-水分配系数(Km)定量描述了RL对PAHs的增溶能力.结果表明,在鼠李糖脂临界胶束浓度(CMC)上下,RL对菲和芘均有增溶能力,尤其是在RL质量浓度超过其CMC时,增溶作用更加明显.Sw*/Sw显著增加,MSR随被增溶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减小.Km随被增溶物疏水性增强而增大.pH值、温度、无机盐离子浓度对RL增溶PAHs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RL对菲和芘的增溶作用随pH值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使RL对PAHs的增溶作用有所增加;无机盐离子对RL增溶PAHs的影响根据所添加的阳离子种类而异,K+促进RL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而Ca2+的作用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73.
从玉米根内和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22株溶磷细菌。根据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2株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SY9)和泛菌(Pantoea sp.Gym7c)。同时对菌株SY9和Gym7c的溶磷能力和植物促生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利用磷酸钙和开阳磷矿矿粉研究了菌株释放P、Ca和Fe的效能。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在在磷酸钙培养基中的生长好于在开阳磷矿粉培养基中的生长,同时菌株能够合成铁载体。菌株SY9从开阳磷矿粉中释放P、Ca,和Fe的能力比菌株Gym7c强。然而菌株Gym7c从磷酸钙中释放P和Ca的能力比菌株SY9强。菌株Gym7c主要是通过合成的有机酸溶解磷酸钙并释放其中的P和Ca,而菌株SY9是通过合成的有机酸和铁载体溶解开阳磷矿粉并释放出其中的P、Ca,和Fe。溶解开阳磷矿粉的有机酸主要是葡萄糖酸而溶解磷酸钙的有机酸主要包括丁二酸、丙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菌株Gym7c能够合成生长素、铁载体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菌株SY9和Gym7c对酸碱、盐和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74.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与助溶剂正丁醇的二元溶液,与四氯乙烯(PCE)在含水层原位构筑微乳液.重点考察对PCE增溶性能和脱附能力以及在模拟含水层中的形成过程和对模拟含水层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微乳液对PCE的最大溶解度达到61.1g/L,增溶能力是单一Brij35溶液和其常规复配组合的9.7和2.3倍,并且PCE的溶解度与正丁醇体积分数呈线性正相关;脱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位微乳液对不同类型介质中的污染物都能起到良好的脱附作用,脱附率是单一表面活性剂脱附率的3倍.同时发现正丁醇体积分数越高、介质粒径越大、微乳液黏度越低,污染脱附效率相对越高,其中250g/L Brij35-30%正丁醇的药剂组合对介质污染有着最佳的脱附效果.冲洗模拟含水层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冲洗过程中有原位微乳液的形成,前期以微乳液增溶为主,后期以表面活性剂增溶为主.冲洗结束后,共有94%的PCE被去除,并且还有效减轻了冲洗后期的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多环芳烃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膜的影响,选取1,2-二棕榈酰-sn-甘油-3-磷酸胆碱(DPPC)和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混合磷脂为PS模型,研究了苯并[a]蒽与DPPC/POPC混合磷脂的界面化学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苯并[a]蒽对DPPC/POPC混合膜的相变影响显著,会削弱膜的抗形变能力、干扰膜分子的致密有序排列,这一不利影响随POPC占比增多更加明显.DPPC/POPC混合磷脂胶束会包裹苯并[a]蒽对其产生增溶作用,当DPPC浓度为200mg/L时,苯并[a]蒽的表观溶解度接近水溶液的3倍且POPC含量增加会促进胶束的分散使增溶更显著.苯并[a]蒽与DPPC/POPC混合磷脂的相互作用既抑制PS的生理功能,又会影响苯并[a]蒽的溶解迁移,进一步增加苯并[a]蒽的暴露风险.同时生理条件变化引起PS组分的改变可能导致苯并[a]蒽潜在毒性的差异,对患有相关肺部疾病的人群造成的肺损伤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76.
赵寒  董军  夏添  梁雪  李文德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4):1634-1641
利用氨基酸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LMC)及其复配体系来提高四氯乙烯(PCE)在地下水中的溶解性,强化去除效果.测定了DLMC的初级生物降解性并将其与短链醇(异丙醇IPA,乙醇)和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0)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复配.结果表明,DLMC的生物降解度超过99%,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筛选出DLMC-IPA (1:4)和DLMC-Tween80(1:1)两个PCE污染柱冲洗剂配方,40g/L作用浓度下其增溶浓度分别为18329,16906mg/L;DLMC-Tween80(1:1)对PCE污染柱的冲洗效果最好,冲洗效率为9.87(g PCE/L冲洗液),较DLMC单体系提升16%.  相似文献   
77.
The microbial leaching process was evalu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ynthetic sediments contaminated with cadmium and nickel sulfides. A series of batch leaching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metal solubilization in sediment inoculated with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inoculated sediments to that in sterile control sediment. The rate and extent of metal solubiliz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 ferrooxidans -inoculated reactors than in acidified sterile reactors. The efficiency of cadmium (Cd) solubilization (80) in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ickel (Ni) solubilization (60). The performance of leaching reactors containing only culture supernatants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A. ferrooxidans -inoculated reactors, indicating that indirect non-contact leaching by the products of microbial metabolism is the predominant mechanism for metal solubilization rather than direct microbial sulfide oxidation. Moreover, the similar (60–75%) extents of Cd2+ leaching with A. ferrooxidans , cell-free filtrate, and Fe3+ suggest that abiotic oxidation of CdS by Fe3+ controls the overall leaching rate, and the role of A.␣ferrooxidans is most likely not to oxidize CdS mineral directly but to regenerate Fe3+ as an oxidant.  相似文献   
78.
解磷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王光华  赵英  周德瑞  杨谦 《生态环境》2003,12(1):96-101
磷素是植物生长的大量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土壤中极易被固定而使其有效性降低,因此对解磷菌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文章对解磷菌的种类、在土壤中的存在数量和生态分布、解磷作用机理、解磷菌剂的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论述了对解磷菌的研究意义及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9.
重非水相液体性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保卫  朱琨  陈学民 《环境化学》2007,26(4):452-456
在油水比1:40的条件下,浓度为200-10000 mg·l-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对三氯乙烯(TCE)、氯苯(CB)、1, 2-二氯苯(1, 2-DCB)、1, 3-二氯苯(1, 3-DCB)、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混合物(TCE-PCE, 1:1,V:V)的增溶作用表明,TX100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TCE,CB和1, 2-DCB均无明显增溶作用,当TX100浓度分别大于6000,4000和800 mg·l-1时,对1, 3-DCB,TCE-PCE和PCE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TX100在TCE,CB,1, 2-DCB,1, 3-DCB,TCE-PCE及PCE有机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lgKd)分别为3.60,3.36,3.38,3.26,3.17和2.07,分配系数和分配损失的大小与油-水界面张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0.
几种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及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多种柴油HOCs(疏水性有机物)组分共存条件下对PAHs(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 100(曲拉通X-100)和TW 80(吐温80)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烷基糖苷,评价表面活性剂对柴油的增溶效果,并筛选出LAS,TX 100和鼠李糖脂,进行柴油中PAHs的增溶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增溶作用顺序为鼠李糖脂> TX 100 >烷基糖苷> TW 80> LAS>SDS.在多种柴油组分共存条件下,PAHs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对柴油中PAHs的增溶作用顺序为鼠李糖脂> TX 100 > LAS.鼠李糖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较复杂的分子结构,能够形成更多、更大的胶束,有利于柴油及PAHs的增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