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10万t/d以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绝大多数在10万t/d以下(含10万t/d),由于10万t/d以下的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繁多,且各有利弊,选择何种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是建设项目的业主、设计单位和主管政府部门较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入手,根据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10万t/d以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排序和优选,并给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82.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83.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就地调蓄处理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效混合絮凝斜板沉淀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的基础上,将化学强化处理工艺与调蓄池相结合,针对上海市某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调蓄/沉淀池的概念设计,提出主要设计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对调蓄/沉淀池进行优化设计.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调蓄/沉淀池与单纯的调蓄池相比具有更好的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和效益/造价比.  相似文献   
84.
纺织行业中的退浆煮炼废水是一种难处理废水,通过实验室试验以及工程实践,找到一种较为可行的处理方法,处理工艺的关键是前段采用缺氧反硝化法,可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检测表明,该工艺可以使退浆煮炼废水的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5.
对锅炉烟气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处理效果明显提高,解决了烟尘及SO2排放浓度的超标问题,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6.
该技术由河南省洛阳北方环境工程研究院研发成功,采用多级生化处理工艺,由生物化粪池、微生物菌种群、微生物载体等组成。整个系统埋于地下,污水进入该系统后,不需任何能耗,利用流体虹吸技术,自动沿内部特殊结构逐次流经调节、沉淀、分离、多级生物处理、多级氧化澄清等处理过程得以净化。系统内加入GSH微生物菌种群,一次性加入便可终身运行。该微生物菌种群所含种类多、菌谱宽,降解有机物能力强。  相似文献   
87.
城市污水厂出水直接进入天然水体、或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灌溉、补充景观水体和回灌地下水,均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针对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奥运公园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营养盐(氮、磷)总量和不同形态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二级处理本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回用水需经过深度处理.在所研究的生物活性炭吸附、微滤、超滤、反渗透以及上述技术的组合工艺中,使用超滤和反渗透联用的工艺路线对脱氮除磷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他工艺对去除氮磷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8.
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厂出水直接进入天然水体、或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灌溉、补充景观水体和回灌地下水,均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针对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奥运公园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营养盐(氮、磷)总量和不同形态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二级处理本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回用水需经过深度处理.在所研究的生物活性炭吸附、微滤、超滤、反渗透以及上述技术的组合工艺中,使用超滤和反渗透联用的工艺路线对脱氮除磷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他工艺对去除氮磷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9.
温小鹏  施昌平  谢雄文 《环境科技》2009,22(1):67-70,74
通过介绍厌氧氨氧化技术(ANAMMOX)和亚硝化技术(SHARON)在污水脱氯处理中的原理,着重从工艺特性分析以及控制因数方面介绍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并通过与传统工艺的比较,指出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是可持续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0.
通过采样分析以及考察CASS工艺在徐州某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情况.结果发现,进水CODG、BOD5、氨氮、TP和总大肠茵群,质量浓度分别为200~300,120~260,7~15,26~3.5 mg/L和大于24000个/L,对应地,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3~65,11~65,0.1~2.8,1.2~1.6 mg/L和小于1000个/L.去除率分别为77.38%~37%,41.73%~54.54%,73.57%~92.78%,66.36%~90.91%和97.08%~99.83%.检测的各项指标除TP外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针对TP超标问题,并且从CASS工艺除磷的原理及各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了其超标原因,可能是由于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酸盐抑制了磷的有效释放.建议利用反硝化除磷原理.将厌氧区设计成1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达到更好的除磷效果,以便为CASS工艺在提出更高的水质要求条件下,依旧能够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