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02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1496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168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有机膨润土载体对乙草胺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得到的有机膨润土做载体,调节除草剂乙草胺在土壤中的迁移.土壤层释放实验表明,有机膨润土负载后乙草胺释放减缓,与未负载时相比累计释放量减少1/2—3/4.土壤柱实验表明,有机膨润土可延缓乙草胺淋溶,减少淋溶量.其中采用样品100CTMAB-Bent为载体时,乙草胺10d累计淋溶量仅15%,而土壤表层剩余量占55%以上.说明有机膨润土做载体可延长除草剂药效、减轻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2.
2010年,对三峡水库水-气界面上空05m处和岸边甲烷的浓度进行全年的观测,并采用静态浮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库水-气界面上的甲烷通量,研究了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的背景值及其与甲烷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上空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6±0224 mL/m3,岸边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1±0206 mL/m3,两者差异不显著;除夏季时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较高外(2850 mL/m3),其余地点上空的甲烷浓度都接近年平均值;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地区(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231±033 mL/m3)显著高于下游地区(秭归:214±013 mL/m3,巫山:220±018 mL/m3),坝后河流(三斗坪:221±016 mL/m3)上空的甲烷浓度高于坝前秭归处,但差异不显著。这一格局与水库中甲烷通量的空间变异基本相同,即从上游到下游(云阳、巫山、秭归)江面上甲烷通量依次为0454,0260和0115 mg/(m2·h),呈下降趋势,坝后三斗坪处的甲烷通量(0280 mg/(m2·h))显著高于坝前秭归处通量,这表明:水库的水-气界面上的甲烷排放强度是影响水库上空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2010年5月5~6日和5月12~13日,湘中发生了两次区域性暴雨。运用了自动站降水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和基本径向速度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FNL资料,分析了这两次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并从水汽和地形两方面分析了两次暴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次暴雨的环流形势场不同。 “100506”暴雨强降水回波呈带状自西南向东北扫过娄底,而“100513”暴雨强降水回波呈块状自西往东范围逐渐加强;两次暴雨都有逆风区存在,逆风区的范围和强度对应着强降水的范围与强度。两次暴雨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100506”暴雨发生在切变线附近;“100513”暴雨发生在切边线南侧的辐合区内。娄底西部、北部、中部山地的阻挡和抬升作用以及冷暖气流交汇也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环境测试舱自吸附甲醛重释放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泛用于板材污染物释放量测试、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试等实验中的环境测试舱,往往由于其内壁黏附性杂质而对目标测试物产生不可忽视的自吸附作用,自吸附污染物将作为二次释放源出现重释放,研究目标测试物的自吸附消耗量及重释放规律,探索有效控制措施,有利于对环境测试舱实验应用及室内污染控制提出指导性实际意义。分别选取0.2%甲醛溶液、大芯板作为同一自制玻璃环境测试舱2期实验(I期、Ⅱ期)的不同甲醛释放源,通过近90 d追踪测试,经不同释放源、不同控制条件下舱内壁自吸附甲醛的多次重释放实验,结合非线性拟合分析方法,总结出舱内壁自吸附甲醛重释放甲醛浓度变化符合一阶递增指数函数:y=A1×exp(-x/t1)+y0,(A1<0、t1>0)。曲线参数y0值可用于评价实验条件下测试舱内自吸附甲醛残余量;y0值与环境舱舱体材质、环境温湿度、舱外甲醛浓度及空气交换手段有关,而与释放源及其释放平衡浓度高低无明显关系。大开舱门短时间抽气式空气交换对舱内自吸附甲醛残余有适度清除效果,使y0值降低,同时有利于再次平衡状态的快速建立;而长时间的无动力空气交换,或者自来水洗及去离子水洗等处理手段对舱内壁自吸附甲醛残余无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采用LGR-密闭式动态通量箱法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城市绿地花草CO2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白天通量值为负,是CO2的净吸收汇;夜晚为正值,是CO2的净释放源;7:00左右由源转为汇,17:00左右由汇转为源,不同花卉24 h总通量有正负2种结果。冬季草坪作为源的时间延长,而作为汇的时间缩短。光强和温度是影响CO2通量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市绿地CH4通量较小,不足以对温室气体总量产生显著影响。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对城市绿地花草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酸雨条件下城市农业土壤镉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成都市典型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成都市降雨特征,模拟一定范围pH及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配制成母液开展酸雨淋滤实验,以确定酸雨中影响土壤重金属元素镉溶解度的关键因素,探明其对镉释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酸雨加速了土壤镉的释放。不同类型土壤在同一酸雨条件下,镉的释放速度和最大释放量也不同。酸雨pH值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对镉释放的影响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7.
pH值对霞湾港沉积物重金属Zn、Cu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霞湾港(铜霞路段)的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金属连续浸提法对重金属Zn、Cu在沉积物中的5种形态进行浸提,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在不同pH值与时间的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Zn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形态存在,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态存在,可交换离子态的重金属含量都很低。重金属Zn、Cu从沉积物中的释放,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在酸性区内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迅速降低。释放能力和释放速率均为ZnCu,它们释放的过程基本相似,释放速率都比较小,向环境中的释放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998.
浑河沈阳段底泥污染物释放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浑河沈阳段水质污染相对较重的下游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适合浑河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公式,对研究区河段内不同疏浚深度和不同流速下底泥中污染物释放情况进行了预测,得出结论:底泥疏浚深度对底泥污染物释放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底泥的污染物释放对浑河水质的影响十分显著,提出了控制底泥污染的建议,为改善浑河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水污染生态补偿是解决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重要措施。以行政单元为补偿主体,通过交界断面水质目标确立上下游政府间的水污染生态补偿责任,建立基于污染物通量的生态补偿量化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生态补偿运作模式。以钱塘江流域为例,根据2004年钱塘江流域水质状况,在75%保证率的水文条件下,基于COD通量估算了流域内各县(市)间水污染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量反映区域污染特点,上游地区基本上都是接受补偿者,而呈结构性污染的地区是生态补偿支付者,部分区域补偿强度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表明其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模式可以是政府层面上的财政支助,也可以通过项目支持、技术支持等形式实现区域间的补偿。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将对流域水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水污染生态补偿是解决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重要措施。以行政单元为补偿主体,通过交界断面水质目标确立上下游政府间的水污染生态补偿责任,建立基于污染物通量的生态补偿量化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生态补偿运作模式。以钱塘江流域为例,根据2004年钱塘江流域水质状况,在75%保证率的水文条件下,基于COD通量估算了流域内各县(市)间水污染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量反映区域污染特点,上游地区基本上都是接受补偿者,而呈结构性污染的地区是生态补偿支付者,部分区域补偿强度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表明其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模式可以是政府层面上的财政支助,也可以通过项目支持、技术支持等形式实现区域间的补偿。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将对流域水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