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2017年春季、夏季在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采样,并对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利用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微塑料污染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微塑料的浓度分布在季节变化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降水量丰富的夏季,微塑料的含量普遍更高;相同季节不同站点之间无明显的浓度分布差异,降水量对海洋微塑料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杭州湾海域在夏季期间微塑料浓度最高,为(39.33±14.34)particles/kg(DW).微塑料的长度多在0.07~1.0mm之间,颜色丰富,形态主要为纤维状.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检测出样品中含有的微塑料种类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其中聚乙烯是主要的微塑料多聚物类型.运用污染负荷指数对微塑料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微塑料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72.
长江口滩涂湿地重金属的分布格局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长江口滩涂湿地重金属在各储存库的分布格局,分析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评价长江口滩涂湿地目前的环境状况,试图对湿地重金属研究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3.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油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 0 0 0~2 0 0 3年春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及沉积物中油类的调查结果,分析海域油污染的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估调查海域的油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海水中油含量分布范围为0 .0 11~0 .3 8mg/L ,平均含量为0 .0 89mg/L ;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0 .0 90mg/L ,夏季平均含量0 .0 79mg /L ;主要污染区域位于长江口近岸及舟山、大衢山等岛屿附近。2 0 0 3年沉积物油类年平均含量为92 .94×10 - 6 ,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86.85×10 - 6 ,夏季为95 .2 0×10 - 6 m ,长江河口水域平均含量最高。水体中油含量和沉积物总油含量之间不存在镜像关系。以《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计算,调查区域水体单项指数大多高于1,平均值为1.73 ;沉积物单项指数都小于1,平均为0 .19;无论水体还是沉积物,均以长江河口水域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4.
长江口悬沙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受试生物,通过不同浓度的悬沙对其生长影响的试验,探讨长江口悬沙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悬沙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悬沙影响水体的透明度,进而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二是悬沙中析出的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悬沙浸出液浓度与浮游植物生长抑制率呈Logistic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75.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潮滩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3~2006-02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3个典型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做了为期1a的逐月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间隙水中NH4+和SiO32-的浓度一般在200~500μmol/L之间,高、中、低潮滩间显示出了不同的分布态势;与高潮滩和中潮滩相比,没有植被覆盖、粒径较粗的低潮滩往往具有较高的NH+4浓度和较低的SiO32-浓度;  相似文献   
176.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环境质量保证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A值法,总量控制区在符合污染物年总量允许排放限值的情况下,不能保证污染物的单位小时环境质量浓度都能连续达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总量控制A值法的环境质量保证概念,并运用总量控制的原理,提出小时/日环境质量保证率的量化公式,经过分析得到该保证率除了与污染物种类有关外,主要与A值的分布情况紧密相关。同时利用长江下游某地的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A值的变化趋势,求得该地区SO2和NO2环境质量的小时保证率分别为97.4%、90.2%,日保证率分别为90.2%、79.5%。  相似文献   
177.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PCBs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具^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析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PCBs,及其在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分布趋势: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PCBs与ToC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与>63μm的颗粒物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推测沉积物中PCBs以低氯同系物为主。大型排污口附近、水动力弱的高潮滩PCBs相对富集。比较国内外不同地区,本区PCBs污染并不严重,但检出率为100%,新生沙岛九段沙潮滩同样检出PCBs污染,因此应当密切关注长江口潮滩环境中PCBs污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8.
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卫红  王江涛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3):208-210,216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其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区降水中无机氮浓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呈增长的趋势,到90年代后期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长江口湿沉降的营养盐年输入通量远小于河流,但短期输入通量很大.降水过程本身可形成很重要的非点源污染,加速水域短期富营养化,此外降水会改变表层的营养盐结构、盐度、pH等,进而影响到水域生物的群落结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增加,暴雨出现日数增多,降水对河口水域富营养化的短期效应更加突出,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9.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由扬子型燕山早期,扬子期燕山晚期和江南型燕山期三个系列组成,在Δγ-Δβ图解上,前两个系列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均落入壳幔混合铅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散布于壳源铅区,Rb-Sr同位素锶初始比值(Io)的变化特点是扬子型燕山早,晚期系列侵入岩的Io分别为0.6994-0.7092和0.7043-0.7082,除个别小于0.704外,均在0.704-0.710之间;江南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的Io为0.7087-0.7193,多数在0.710以上,在t-Io图解上,前二者均落入壳幔混合源区,属于I型或壳幔同熔型,后者均落入地壳源区,属于S型或地壳重熔型,云母地质化学特征参数图解显示扬子型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大部分分布于镁黑云母区,与西昌基性-超基性岩相同,具有壳幔混源特征,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则主要分布于铁叶云母区,具有地壳重熔型岩浆岩特点,稀土元素方面,扬子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中钙碱性岩稀土配分模式特点相同,属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平滑向右倾斜型曲线,而晚期系列中的正长岩却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弱到中等程度的Ce异常,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为右倾斜率较小,分异程度差,Eu强烈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这些特点说明扬子型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个系列侵入岩来源于幔壳混源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来源于壳源区。  相似文献   
180.
研究了重金属Co、Ni、Fe、Mn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中的含量、存在形态以及它们在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迁移转化特征,其变化动态特征表明,Co、Ni、Fe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由于Fe-Mn氧化物的形成和吸附作用,使上述金属从水体经过悬浮颗粒转到沉积物中;以Fe-Mn氧化物和碳酸盐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含量受水体环境的pH和盐度制约。用多元回归分析求得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与盐度、pH值和悬浮物含量的变化方程,以及与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