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连接以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和长三角中心地区的一条快速、便捷的重要通道。从旅游交通对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游客决策行为等方面阐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旅游业的影响:促进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沪、甬、杭地区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优势互补,扩大宁波的客源市场规模和范围,加速宁波市与长三角腹地旅游经济的融合。同时,以这些影响为依据,提出宁波市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完善旅游设施、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旅游产业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联合,加快旅游产业带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2.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初探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长江三角洲发展旅游业有着较为成熟的现实基础。在新契机下,顺利进入以区域合作为核心的整合与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与正确的策略。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面临的劣势和威胁的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框架构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3.
气候变化对长江干流区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江干流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东西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气候变化是当今气象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其对全球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学者的关注。以重庆、万县、汉口、宜昌、贵池五站为代表,通过长江干流区近80年观测资料和每站对应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长江干流区径流量的影响。以分组频率法找出了各站的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丰枯水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别为22.6%~30.8%及-22.1%~-29.4%,径流量为6.4~9.6%及-2.7~-7.0%。  相似文献   
184.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PCBs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具^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析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PCBs,及其在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分布趋势: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PCBs与ToC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与>63μm的颗粒物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推测沉积物中PCBs以低氯同系物为主。大型排污口附近、水动力弱的高潮滩PCBs相对富集。比较国内外不同地区,本区PCBs污染并不严重,但检出率为100%,新生沙岛九段沙潮滩同样检出PCBs污染,因此应当密切关注长江口潮滩环境中PCBs污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5.
长江口滩涂湿地重金属的分布格局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长江口滩涂湿地重金属在各储存库的分布格局,分析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评价长江口滩涂湿地目前的环境状况,试图对湿地重金属研究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6.
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赤潮生物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利用近期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常见的赤潮生物进行描述归纳总结,为赤潮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背景资料。近期检测到的68种赤潮生物中有5种普发生过赤潮,长江口水域重要的赤潮生物有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原甲藻等。此外,角藻、原多甲藻、轮状斯克藻、琼氏圆筛藻、滕沟藻、角刺藻、根管藻、海链藻等赤潮生物也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87.
长江口悬沙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受试生物,通过不同浓度的悬沙对其生长影响的试验,探讨长江口悬沙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悬沙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悬沙影响水体的透明度,进而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二是悬沙中析出的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悬沙浸出液浓度与浮游植物生长抑制率呈Logistic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8.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环境质量保证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A值法,总量控制区在符合污染物年总量允许排放限值的情况下,不能保证污染物的单位小时环境质量浓度都能连续达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总量控制A值法的环境质量保证概念,并运用总量控制的原理,提出小时/日环境质量保证率的量化公式,经过分析得到该保证率除了与污染物种类有关外,主要与A值的分布情况紧密相关。同时利用长江下游某地的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A值的变化趋势,求得该地区SO2和NO2环境质量的小时保证率分别为97.4%、90.2%,日保证率分别为90.2%、79.5%。  相似文献   
189.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油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 0 0 0~2 0 0 3年春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及沉积物中油类的调查结果,分析海域油污染的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估调查海域的油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海水中油含量分布范围为0 .0 11~0 .3 8mg/L ,平均含量为0 .0 89mg/L ;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0 .0 90mg/L ,夏季平均含量0 .0 79mg /L ;主要污染区域位于长江口近岸及舟山、大衢山等岛屿附近。2 0 0 3年沉积物油类年平均含量为92 .94×10 - 6 ,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86.85×10 - 6 ,夏季为95 .2 0×10 - 6 m ,长江河口水域平均含量最高。水体中油含量和沉积物总油含量之间不存在镜像关系。以《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计算,调查区域水体单项指数大多高于1,平均值为1.73 ;沉积物单项指数都小于1,平均为0 .19;无论水体还是沉积物,均以长江河口水域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0.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由扬子型燕山早期,扬子期燕山晚期和江南型燕山期三个系列组成,在Δγ-Δβ图解上,前两个系列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均落入壳幔混合铅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散布于壳源铅区,Rb-Sr同位素锶初始比值(Io)的变化特点是扬子型燕山早,晚期系列侵入岩的Io分别为0.6994-0.7092和0.7043-0.7082,除个别小于0.704外,均在0.704-0.710之间;江南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的Io为0.7087-0.7193,多数在0.710以上,在t-Io图解上,前二者均落入壳幔混合源区,属于I型或壳幔同熔型,后者均落入地壳源区,属于S型或地壳重熔型,云母地质化学特征参数图解显示扬子型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大部分分布于镁黑云母区,与西昌基性-超基性岩相同,具有壳幔混源特征,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则主要分布于铁叶云母区,具有地壳重熔型岩浆岩特点,稀土元素方面,扬子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中钙碱性岩稀土配分模式特点相同,属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平滑向右倾斜型曲线,而晚期系列中的正长岩却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弱到中等程度的Ce异常,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为右倾斜率较小,分异程度差,Eu强烈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这些特点说明扬子型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个系列侵入岩来源于幔壳混源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来源于壳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