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对2003年6月采集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得到C、N、P三种营养元素的三种形态的含量,并由此得到不同形态营养元素的平面分布及其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即IC、IP为C、P的优势形态,而ON为N的优势形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不同营养元素分布的因素,得出上覆水体的温度、沉积物粒度以及水动力条件等对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2.
长江河口硅和磷生源要素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近年来长江河口区域内大通水文站的记录和近期在长江入海河口区上海段多个采样点的生源要素质量浓度实测数据,比较水中可溶性硅酸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在长江入海河口区水中硅和磷元素含量的主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水中的硅酸盐和磷酸盐从长江入海河口进入大海的过程中,其质量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它们在长江入海河口的多年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反的.长江入海河口区域上游的磷酸盐质量浓度升高幅度较大,而硅酸盐变化不大,硅酸盐、磷酸盐质量浓度在长江河口区进入海洋的过程中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33.
对长江口滨岸带无齿相手蟹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分析表明:无齿相手蟹体内的Zn、Cr、Ni三种元素季节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夏季>春季>秋季。无齿相手蟹对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也存在着地点间的差异。青龙港、浒浦两地的无齿相手蟹对Cu、Pb、Cr、Ni的累积量都很高,东海农场和崇明东滩的无齿相手蟹对Zn的累积量较高。对无齿相手蟹、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无齿相手蟹对重金属Cu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适于做长江口滨岸带Cu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34.
长江流域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到5月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中常量元素(Ca 2+,K+,Na+,Mg2+,Cl-,SO2-4及碱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阳离子以钙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40%~80%;而阴离子主要为HCO-3,占阴离子总量的60%~90%;阴阳离子含量顺序为HCO-3>SO2-4>Cl-,Ca 2+>Na+ >Mg 2+>K+。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的常量离子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主要受碳酸盐类溶解的控制,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较弱。而大气沉降的影响很小,只有SO2-4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长江干流的Na+、Mg2+、Ca2+、HCO-3和Cl-主要来自于上游,下游只是对上游的简单稀释,而没有额外来源。与世界上其它大河相比,长江的常量离子浓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温带地区的河流河水中常量离子的含量常处于较高的水平;热带地区的河流河水中常量离子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5.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趋势项的影响上,三峡大坝蓄水后,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呈波动性递减变化。  相似文献   
36.
长江中游地区防洪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开始实施的“平垸行洪,退田还尖”的土地利用调整方案,从长远来说应录求农业安且且收入逐渐提高条件下的土地利用,长江中游地区应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移,减水分蓄洪区的人口,移民建镇,对区内的土地要促进其规模经或,由优秀的有文化的农民经营,平时只有少量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人员,农忙时则大量地作用委节性合同工或实现机械化;大洪水时退田还湖,减轻长江干流大洪  相似文献   
37.
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长江沿江区域“点-轴-集聚区”空间结构等级系统主要由三级点型式、三级轴型式和三个集聚区组成,形成机制在于其开发条件,中心一边缘疚以及区位和政策因素等,相应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正确处理沿江轴线和三级轴线(省域主要轴线)之间的关系,扩大参与沿江开发开放的地域范围,构筑与沿江轴线相交的新一三级轴线,重点发展一、二级轴线的节点港口城市;(2)加快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特别是沿江铁路建设;(3)优化  相似文献   
38.
现代物流产业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重点发展的产业。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提出了基于价值工程思想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物流产业发展的决策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价值工程思想的有资源约束的产业发展决策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基于SWOT分析结论和价值工程的社会效益决策方法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9.
经过六年多的研究,笔者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对不利影响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到最小程度,所以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三峡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0.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协调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国内生态城市建设高潮的掀起,生态经济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发展状况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在此讨论了经济生态化的内涵,认为经济生态化水平应从经济发达程度、经济结构、生产效率、发展潜力、循环程度等几个角度来衡量,并构建了经济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八城市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操作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经济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八城市的经济生态化水平排序依次为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宁波、杭州、常州、扬州.最后,分析了造成这种排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