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7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445篇
综合类   2355篇
基础理论   573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204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聚醚多元醇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吸附-UBF-接触氧化一氧化沟-吸附等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水质达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处理该类化工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2.
抚仙湖面源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抚仙湖径流区污染物负荷量的调查结果,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以面源为主,面源入湖水量占98%,TP占81.4%,TN占85.9%,因此控制面源是保护抚仙湖的关键。提出了防治抚仙湖面源污染的生态治理及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74.
在综合数据库CERP-DBMS支持下,利用水体沉积物质量三合一工具,初步建立江西乐安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质量控制基准。通过将化学分析、毒性鉴定2和底栖群落结构变化三基元集成为一体的三轴图和相应的响应信息判断矩阵,基于现场生物响应的重金属污染的剂量-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5.
滇池治理的核心任务与策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治理滇池的富营养化,应把控制氮磷明确作为核心任务。入湖水的水质应全部按地表水Ⅲ一Ⅳ类的标准控制,对内源要实行清除或钝化,这些在技术和经济上已越来越接近可能,关键是认识要清晰,要建立合理的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并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76.
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灰色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湖泊富营化程度的评价中,并建立了相应的隶属函数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分辨率高,评估结果客观,合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浚工程中在柳苑堆场进行土工管袋围埝生产性试验工程的设计概况,并在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与传统的编织袋装土围埝做比较。  相似文献   
78.
Effects of pH, temperature, and oxygen on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phosphine in eutrophic lake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tes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was accelerated under initial pH 1 or 12. Phosphine levels could reach maximum under initial pH 10. The contents of phosphine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alkali under pH 4–12. The rates of phosphin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from lake sediments varied with temperature. 20°C was the most favorable temperatu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Oxygen showed little effect on matrix-bound phosphine. Matrix-bound phosphine concentrations in lake sediments were concluded to be dependent on a balance of natural generation and depletion processes.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se Circumstantiae, 2005, 25(5): 681–685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79.
对滇池湖滨区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工程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及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即通过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结构改造、村级污水处置处理和配套沟渠系统建设、村内垃圾处理处置以及普及卫生旱厕、村庄道路修缮及绿化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地解决滇池环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0.
用生物促生剂修复受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