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1.
郝俊卿  唐涵  董亚梦 《灾害学》2021,(1):134-138,144
如何进行旅游灾害管理是全球旅游目的地共同关注的问题.首先界定了旅游灾害管理的概念,然后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分别筛选了168篇和180篇中英文文献,采用知识图谱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绘制了发文量、作者和发文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图谱.研究认为,国内外旅游灾害管理研究集中于旅游灾害风险、旅游风险评估、灾害...  相似文献   
312.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生态约束下农村产业适宜性研究进展,了解国内外产业适宜性研究前沿,判断未来研究趋势。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了1992—2020年国内外生态约束下农村产业适宜性研究的发展历程。该研究发现对资源承载力以及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等生态约束表征和经济驱动下的产业适宜性相关研究在国际上具有前沿性。2011—2020年国际研究热点内容聚焦在气候变化引发的产业适宜性和生态资源向资产管理转化方面,不再局限于与资源承载力关联的生态约束。而我国相关研究受国家政策和国际前沿研究导向影响明显,在1992—2010年以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安全体系构建为重点,基于短板理论,通过精确量化不同生态资源的弹性力,明确不破坏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特定产业极限状态;近10 a来,随着生态对产业发展约束作用的凸显,生态约束概念的正式出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得到更系统和全面的理解。最后,通过对比分析30年来国内外生态约束下农村产业适宜性相关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成果,提出我国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明晰化与度量化、协同化与资产化、政策化与底线化。  相似文献   
313.
314.
315.
为明晰人因失误造成的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统计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借助VOSviewer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2000年至2022年的4 078篇有关人因风险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研究成果从人员生理心理、企业管理与安全文化和研究方法 3个层面进行划分归纳。结果表明,我国人因视角下研究领域内的核心科研力量初步形成,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因失误分析与事故预防的探究。通过研究发现研究侧重点和方法逐渐从宏观到微观,从概念化到细节化,未来通过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有望从根本上揭示人因失误行为机理,减少人因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16.
李雪连  刘超 《安全》2010,31(2):5-8
随着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日益完善,信息采集和处理已逐渐成为矿井管理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对煤矿井下人员、车辆、物资等进行可视化定位管理,并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状态及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预警,进而开发出煤矿安全生产可视化监控平台,实现有效的矿井安全管理、灾害预警及抢险救灾。  相似文献   
317.
针对振动沉管碎石桩水上施工应用少、合适船机设备少、桩身质量控制难等问题,通过改造施工船机设备,优化关键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依托具体工程开展现场研究。采用三管式碎石桩船,研发了大开度活瓣钢桩靴,配置沉桩定位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碎石添加采用干法填料、管身开孔润料、提升过程不留振的工艺,可顺利拔管成桩;采用皮带机供料、计量斗计量、提升斗运输的一体化加料工艺,碎石填料可精确控制。结果表明:通过将桩间距2.3 m 分别调整为桩间距2.4 m、排间距2.18 m 和桩间距2.1 m、排间距2.5 m,整个桩身分为三段,并控制平均拔管速度为1.5 m/min,充盈系数采用1.38,合理分批次加料、干法填料,两次留振时间分别控制在20 s和60 s等措施,经重型动力触探法检测,表层2 m 锤击数平均值为8.3,2 m 以下锤击数平均值为11.2,满足表层2 m 的碎石桩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达到7击以上,2 m 以下贯入10 cm 锤击数不小于10击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18.
319.
为提高我国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借鉴军事作战理念,构建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结合应急救援战术互联网、现场数字化全息感知、态势推演与智能辅助决策、可视化指挥与协同作战等数字化救援技术的实战应用能力,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和情指行一体化应急指挥作战体系,并在应急使命演习中验证实战效能,破解复杂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通信保障难、情报决策难、态势研判难、指挥调度难、作战协同难等实战难题,实现科学、高效、精准救援。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建设打造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指挥可视化、救援智慧化的新型应急救援模式,系列化技术装备和系统平台投入实战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灾害事故救援通信保障、现场感知、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能力。  相似文献   
320.
米俊  李超  王迪 《灾害学》2024,(1):29-36+44
应急物流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环节。以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文献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析(LDA)主题模型挖掘国内应急物流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SNA)工具厘清应急物流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从研究主题来看,我国应急物流研究主要包括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急物流模型和算法、应急物流管理,以及应急物资保障四大研究专题;从主题演化路径看,我国应急物流演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3—2007年的基础性研究;第二阶段从2008—2017年,以模型构建、算法求解与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三阶段从2018年至今,聚焦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应急物流的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研究有助于明晰应急物流的研究体系现状及其演进过程,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