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Herein, a series of niobium oxide supported cerium nanotubes(Ce NTs)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loading amount of Nb2O5(0–10 wt.%) were prepared and used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with NH3(NH3-SCR) in the presence of CH2Cl2. Commercial V2O5-WO3-TiO2 catalyst was also prepared for comparison. The physci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b2O5 lo...  相似文献   
42.
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利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研究了氯原子与正丁醛的光化学反应,获得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2=(1 19±0 10)×108m3·mol-1·s-1;该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丙醛、乙醛、CO和CO2.结合这些主要产物以及它们的产率对氯原子与正丁醛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获得了氯原子在正丁醛的—CHO、α位、β位和γ位摘氢份额分别为44%,25%,20%和11%.  相似文献   
43.
O(1D)与CF3Cl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CF3Cl-O3体系在253.7nm 紫外光照射下所引发的O(1D)与CF3Cl的反应.O(1D)与CF3Cl的反应最终产物为CF2O、F2、Cl2,并讨论了O(1D)与CF3Cl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的253.7nm 紫外光作用下,CF3Cl自身不发生解离,同时O(3P)不与CF3Cl发生反应.此外外加气体(氮气、氧气)对O(1D)与CF3Cl的反应有较强的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44.
在温度为600~900℃、氮气气氛下.用管式炉实验台对医疗废物典型组分--棉花和聚丙烯(PP)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为了研究氯的迁移规律,对物料添加了适量的盐水,结果表明,医疗废物典型组分和NaCl溶液混合热解的过程中Cl的析出随着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物料与Cl元素质量配比的改变而改变.研究发现,Cl的析出峰在以棉花为物料时出现在800℃,而用PP为物料时出现在700℃;随着热解时间的变化,Cl的析出率呈现不规律的变化:700℃棉花热解实验中,热解时间5min时.Cl的析出率只有0.0002,在10min时,析出率达到了0.0003;而在800℃棉花的热解实验中,5min时Cl的析出率为0.00062.而随着热解时间的增加,10min时,Cl的析出率却降到了0.00045.同时还发现,随着Cl元素含量的增加.其析出率也在提高,当Cl和物料质量比值增加1倍时,Cl的析出率也随着温度的变化相应的增加2~4倍.  相似文献   
45.
厦门海岸气溶胶中氯亏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厦门海岸两个采样点大气气溶胶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发现在1号采样点由于人为排放的影响,使粗、细粒径气溶胶中Cl/Na+比值大于1.16,研究还表明,在人为污染较轻的2号采样点,当粗粒径气溶胶中Na+/Ca2+比值大于1.0,细粒径气溶胶中Na+/Ca2+比值大于2.0时,气溶胶中Cl-/Na+比值小于1.16,存在氯亏损现象,反之,气溶胶中存在氯富集。前者是由于二次反应产生;后者由于人为一次排放源的贡献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