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Fu CT  Wu SC 《Chemosphere》2006,62(11):1786-1794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in estuarine sediments and benthic feeders, PCB concentrations of river surface sediments and mullet fish (Liza macrolepi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estuary of Er-Jen River near former PCB contamination sites before and after each wet season from 2002 to 2004. Analyses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organic matter revealed that the pre-existing surface sediments were covered by and mixed with the soil particulates brought by surface runoff after each wet season. Obvious increment of PCB content an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fraction (p < 0.005) of light PCBs of the river mouth’s sediments after each wet season indicated that the invading particles were rich in unweathered PCBs. PCBs previously buried in the surface soil of heavily contaminated sites were flushed into this estuary through surface runoff. The precipitation altered the PCB patterns in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the dietary source of mullet, and consequently changed that of mullets accordingly, which all possessed significant greater fraction of light PCBs. In this stud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seasonal summer precipitation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PCBs on surface sediments and the mullets of this estuary. PCB residuals retained in this region still pose potential threats to biota resided here.  相似文献   
32.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04年8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基础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参数法和Hakanson前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长江口不同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典型污染要素PCB,Hg,Cd,Pb,As的质量分数,评价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状况。定量确定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分析了近年来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单个污染要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各典型污染要素的质量分数值均小于背景值,典型污染要素的平均综合指数Cd为1.37,典型污染要素的污染程度由高至低顺序为As>Pb>Hg>PCB>Cd,As是主要环境污染因子;长江口各水域表层沉积物总的对水域均只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其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杭州湾北岸>长江口南支>长江口北支>长江口外;各典型污染物对水域也均只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其由高至低顺序为Hg>PCB>Cd>As>Pb,Hg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近年来,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单个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3.
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氯苯类有机物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体内氯苯类有机物(CB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类污染物在水体多介质体系中的转移分配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1.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CBs的总浓度为16.44~963.20ng·L-,DCBs(二氯苯)对污染的贡献较为突出,占74.4%;表层沉积物(干重)中CBs总含量为7.83~40.09 ng·g-1,DCBs、TCBs(三氯苯)、TeCBs(四氯苯)、PeCB(五氯苯)和HCB(六氯苯)分别占总量的71.4%、11.1%、13.0%、1.2%、3.6%;水生动物中贝类的CBs平均含量是38873.0ng·g-1、鱼类为2360.3ng·g-1、虾类则为565.0ng·g-1,DCBs和TeCBs是水生动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CBs在水、沉积物及生物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34.
珠江口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采用较为系统的化学提取法,对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TP、各形态无机磷及有机磷进行分析,重点考虑了分离提取碎屑和自生钙结合磷。结果表明:在无机磷中以钙磷占主要地位(49%),其中又以碎屑磷含量较高(43%),有机磷含量在TP中占有一定比例(38.8%)。沉积物中TP及其不同形态无机磷在垂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为:TP、有机磷和Fe-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碎屑态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高,自生钙磷变化幅度不大。TP、有机磷和Fe-P含量自下而上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陆源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结合调查区域各种理化条件,认为在珠江口仅有铁结合磷与有机磷为潜在的生物可利用P,自生钙结合磷与原生碎屑结合磷总的来说占沉积物中TP的49%,因此我们估计有将近一半的P不能为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35.
环渤海湾诸河口水质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对环渤海湾诸河口实地采集的12个水样进行的重金属、砷、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发现环渤海湾诸河口水污染严重,多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质为Hg、N和P,其他污染物含量均在地表水H类标准以内。其中海河口处的Hg含量在20年间增加了10倍左右。诸河口水体中N和P含量均达到水体富营养化危险负荷,可见陆源污染是渤海湾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日趋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齐玥  孙永光  马恭博  吴楠  付元宾 《环境科学》2020,41(7):3175-3185
以辽河口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辽河口沉积物质量历史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和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对沉积物环境要素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区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各要素平均含量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要求;沉积物营养元素呈现显著的带状分布规律,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随机性,未呈现显著规律;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对沉积物污染物富集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显著性,说明重金属及污染物的分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植被不同演替阶段下主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初级阶段主要受盐度控制,随着由盐生植被向陆生植被逐渐过渡,植被分布特征与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内在联系逐渐增大,同时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与植被群落内在联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细颗粒组分(<63ìm)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As10.47 mg·kg-1、Cd 0.19 mg·kg-1、Cu 37.68 mg·kg-1、Pb 36.86 mg·kg-1、Cr 97.80 mg·kg-1、Zn 98.65 mg·kg-1.空间分布上,As、Cd和Cu含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有递减的趋势,Pb、Cr和zn含量变化不显著,调查海区南部海域的晕金属含量普遍比北部海域高.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调查海域底质局部已经受到了As、Cu、Ph、Cr和Zn的中度污染,而Cd的影响较轻微.依据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对本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表明,大部分站位As、Cu和Cr 3种重金属的含量位于效应浓度低值(ERL)和效应浓度中值(ERM)之间,只是偶尔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Cd、Pb、Zn 3种重金属的含量都低于ERL或大部分站位低于ERL,几乎不会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对底质综合环境质量进行的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外和杭州湾外近海海域的综合底质环境较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8.
珠江口地区表层水中氯酚化合物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分析了珠江口、横门水道及鱼塘表层水中氯酚(CPs)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USEPA优先控制的四种CPs类化合物在珠江口地区水体中检出率达到98.75%,不同水体氯酚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横门水道>珠江口>鱼塘。参照有关标准,珠江口地区CPs残留水平对环境及人类生活产生危害的风险可能性较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铁、锰总含量与总CPs和PC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9.
珠江口水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研究对象,对珠江口水环境中多溴联苯醚进行了生态风险问题形成、生态风险分析及生态风险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水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生态风险主要来自五溴联苯醚,其在水相和沉积物相中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000057和0.0073,目前珠江口水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生态风险水平较低,暂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0.
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在调查中发现长江口以南浙江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低氧区,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低氧区内外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低氧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低氧区内是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高值区;CLUSTER和MDS标序把底栖动物分为了两个生物群落组群,一个组群属于低氧环境下的组群,近一步用ANOSIM检验发现,这两个组群差异显著(R=0.347,P=0.75%);低氧区内的多样性指数(H′=1.71)小于低氧区外的相应值(H′=2.53)。说明了低氧环境已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