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压实法防止煤矸石山自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阳泉矿务局煤矸石山自燃的原因及几种灭火方法的适应性,介绍了碾压复盖法灭火技术在二矿矸石山取得成功的实例及分层压实法排矸工艺在五矿矸石山成功实施的实例,并认为煤矸石的资源化更为重要,更有前景。  相似文献   
102.
堆肥氧气实时、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氧气监测是目前国内外堆肥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经过研究 ,率先开发出堆肥氧气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气体采集、氧气传感器 变送器、输送线路、采集储存 4部分组成。系统可靠性检验结果证明 :测量结果精确、稳定 ,反应灵敏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3.
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堆制法处理油污土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石油降解菌复合堆制法来处理油污土壤(土样1和土样2),对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如温度、pH和水分进行适时的调控;定期分析添加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菌数变化以及总油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这种堆制方式对油污土壤的修复作用十分明显,扣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生物修复的去除率分别为42.9%和44.3%。  相似文献   
104.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是污水处理过程的延续和必然要求.截至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污泥产量接近2 000×104 t/a,大量污泥没有得到妥善处置,严重制约着“长江水质根本好转”目标的实现.厌氧消化与好氧发酵是两种主流的污泥生物处理技术,都已有广泛的应用案例,但是也存在运营不畅的现象.为识别长江大保护中污泥生物处理项目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污泥产率及性质,梳理了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及适用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泥产量约占全国污泥产量的40%,污泥产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泥有机质含量低于55%,pH为中性、总养分含量超过5.0%、重金属含量存在超过GB 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标准限值的风险;高级厌氧消化、协同厌氧消化和高含固厌氧消化等技术的发展破解了由于长江经济带污泥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而导致的污泥厌氧消化稳定性低的问题,降低了污泥厌氧消化工程的成本;污泥好氧发酵过程重金属钝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由于长江经济带污泥重金属含量过高而导致的污泥发酵产物出路不畅的问题.研究显示,污泥生物处理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合适的规划,污泥生物处理技术可与其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高效耦合,具有广泛应用于长江大保护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半透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是近年来有机质好氧处理方式的研究热点,该技术主要由膜覆盖系统、微压送风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膜盖层是由两层高品质抗紫外线布层和一层聚四氟乙烯半透膜组成的3层材料,具有耐水透气的优点,既能阻隔外界环境使堆体不受雨雪天气影响,又能减少臭气的挥发,使堆体达到封闭发酵的环境条件.本文介绍了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阐述了国内外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在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应加深对堆肥全过程的工艺过程控制研究,拓展膜覆盖的应用范围,用于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其它有机垃圾处理领域.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难题,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污泥中添加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等辅料,进行共堆肥试验,设置T1(不添加辅料)、T2(添加30%的园林枯枝)、T3(添加20%的园林枯枝、9.9%的蘑菇渣和0.1%的微生物发酵菌)、T4(添加20%的园林枯枝和10%的生物质炭),以及T5(添加20%的园林枯枝、4.9%的蘑菇渣、0.1%的微生物发酵菌和5%的酸化生物质炭)5个好氧堆肥处理,考察各处理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肥料的理化特性以及GI(发芽指数).结果显示:①T5处理的效果最好,堆肥至第3天,堆体温度达到70.5℃,并且温度不低于50℃的时间达到19 d. ②T5处理肥料的w(TKN)(TKN为总凯氏氮)、w(TP)和w(TK)均最高,分别达到3.88、0.64和1.10 g/kg,远高于其他4个处理;产品的GI随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达到183%. ③T5处理的NH3排放最少,氮元素流失最低,能最大程度的转化成固化无机氮;残渣态重金属含量最高,不易浸出到环境中进入生态系统,生物毒性低.研究显示,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能够促进污泥的腐熟,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7.
粪便与生活垃圾混合堆肥过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强制通风静态仓进行粪便和生活垃圾混合堆肥,以玉米秸为调理剂,石灰调节pH,考察正压鼓风和负压抽吸2种通风方式对不同堆料配比堆肥过程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堆料配比的中层温度都达到了50℃,并保持了5 d以上,达到了堆肥无害化和稳定化的要求。正压鼓风堆料底部温度较低,负压抽吸堆料底部热量容易聚集,但是后者堆体温度分布相对均匀。负压抽吸对水分的去除效果差于正压鼓风。对于温度未达到50℃的堆料应回流处理保证无害化。粪便有机物含量高,堆肥初期易酸化,添加石灰调节pH,使堆肥顺利升温,缩短发酵期,石灰合理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采用负压抽吸的通风方式,散除堆肥初期的挥发性有机酸,再经过冷凝除臭器脱酸除臭后排放,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8.
As biodegradable material represents approximately 70% of household waste in Brazil, any strategy to divert appreciable waste quantities from landfills of necessity has to include valorization and recycling of this material. A societal change of attitude is required to perceive this challenge. Experiments in an urban apartment building are described that produced this change of attitude with a success factor of 80%. Divided waste collection was implemented that separated at the source biodegradable from inert material. Correct collection, handling and display procedures were established. Composting of biodegradable material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rooftop of the build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using it as animal feed. Half of the inert material entered the reverse logistics chain and was also diverted from the landfill. Waste related material flow through the building is completely quantified, food intake and waste production are related, diversion of both biodegradable and inert waste components from the landfill is measured and the composting process is described. The landfill diversion stands at 61%, mass reduction through the composting process is 80% and matured compost is returned to residents for use in flower cages. The system has been operational for two years and stands out as a precedent in successful decentralized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supported by material flow analysis.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09.
抗生素菌渣堆肥进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青霉素菌渣、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等原料分别进行好氧堆肥实验,以考察堆肥过程中不同菌渣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堆制的41d里,根据温度变化分阶段采集堆肥样品,采用稀释倒平板法测定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菌渣不同,其堆肥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趋势不同。青霉素菌渣堆肥中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为高一低,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为高一低.高,放线菌数量为逐渐增加;林可霉素菌渣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为低一高一低,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为高.低.高。依据真菌菌落形态观察,菌渣堆肥中的真菌种类比对照牛粪堆肥单一,表明两种菌渣对堆肥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均产生了不利影响。林可霉素菌渣堆肥初始时的细菌数量比对照低1个数量级,放线菌数量在整个堆肥进程中都明显低于对照,堆肥结束时,随着菌渣含量的增加,放线菌数量逐渐下降,高温期真菌数量下降幅度随着菌渣含量增加而加大,表明林可霉素菌渣对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堆肥化后菌渣中林可霉素残留量的减少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堆肥处理可以将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10.
2种典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比较了2种典型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好氧堆肥和湿热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对全球变暖、生态毒性、酸化和富营养化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好氧堆肥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较大,碳排放为337.7 kg CO_2eq./t。湿热处理为163.1 kg CO_2eq./t。在环境影响负荷方面,湿热处理工艺中的高能耗加重了毒性的影响。但由于其对环境的酸化、富营养化的不利影响较小,湿热处理的环境影响负荷总值是好氧堆肥的62.5%。总体上,湿热处理是一种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