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696,自引:31,他引:696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108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相似文献   
15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基础,研究了青藏高原当雄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03-2005年共3个生长季的潜热通量L(E)、CO2通量F(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地区2004和2005年的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可分别达到1563和1640Wm/2,瞬时净辐射最高值分别为896和925Wm/2,瞬时潜热通量最高值分别为592和597Wm/2。净辐射能量的转化形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6-8月份,净辐射能量多用于潜热蒸发,5月和10月净辐射则多用于显热交换。就2004年5-10月份所选6个代表性晴天来说,LE占Rn的比例分别为0.355%、0.916%、0.738%、0.818%、0.609%、0.456%。②该地区的LE从早上8:30左右开始增加,在下午15:0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CO2通量从早上8:00左右通过零值开始上升,在10:30左右达到峰值后下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是日出后迅速增加或直接达到全天的最高值,其后在一天内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和2005年生长季的CO2吸收峰值都刚接近-0.3mgCO2.m-2.s-1F(c为负值时表示碳吸收),水分利用效率瞬时最大值接近8gCO2k/gH2O。③2004年当雄高寒生态系统白天CO2通量平均值从6月份初就开始表现为净碳吸收,而2005年在6月下旬才表现为碳吸收F(c为负值),但两者均在10月初就表现为碳排放F(c为正值);2004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从6月初通过零点开始上升,在7月中下旬左右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2005年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在6月底通过零点开始上升。另外,2004年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总体水平上要高于2003年和2005年。就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平均值而言,2003年和2005年的最大值分别为2.0gCO2k/gH2O和2.7gCO2k/gH2O,而2004年可以达到3.2gCO2k/gH2O。④当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2004年和2005年生长季(5月1日到10月31日)净CO2吸收量分别为0.257kgCO2.m-2和0.153kgCO2.m-2;2004年和2005年整个生长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496gCO2k/gH2O和0.365gCO2k/gH2O,与降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3.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对扶贫产业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34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框架检验了贫困识别和精准帮扶后村域之间及农户之间的种植业产业效率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显著促进了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贫困村的效率绝对值高于非贫困村,脱贫户的效率绝对值高于贫困户;(2)政策因素是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脱贫户之间种植业效率差异显著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种植业对贫困村、脱贫户的影响尤为突出;(3)年龄对贫困地区种植业产业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55~60岁属于产业效率提升的拐点;(4)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会促进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但农户仅具有不等年限的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水平对其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建议继续实施产业帮扶政策并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缓解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间发展失衡的矛盾;提升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提高扶贫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154.
青海玉树拥有典型的川西云杉树线,是开展树线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的理想场所。在青海玉树调查了3个受放牧干扰的川西云杉树线样地(30 m×200 m)。基于样地数据,分析了种群径级结构和更新状况;利用O-ring函数,在0—15 m尺度上,计算了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种群径级结构均呈增长型,但缺少≤10年树苗;树苗在0—4 m尺度上呈集群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成年树、老树主要呈随机分布。树木间空间关联主要发生在小尺度上:树苗与成年树在2—6 m为正相关,树苗与老树在9—14 m为正相关。本研究为理解藏东树线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种内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山地森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5.
The Tibetan Plateau(TP) is recognized as "Water Tower of Asia". Yet ou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influencing incorporation of mercury(Hg) into freshwater in mountain glaciers on the TP remains quite limited. Extensive sampling of environmental matrices(e.g., snow/ice)were conducted on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on Mt. Everest and Zhadang glacier on Mt.Nyainqentanglha for Hg speciation analysis. Speciated Hg behaved quite different during snowmelt: a preferential early release of DHg(dissolved Hg) was observed at the onset of snowmelt, whereas PHg(particulate-bound Hg) and THg(total Hg) become relatively enriched in snow and released later. Small fraction of Hg in snow was lost during a snowmelt day(18.9%–34.7%) with a large proportion(58.1%–87.3%) contributed by PHg decrease, indicating that the deposited Hg is most likely retained in glacier snow/ice. Furthermore, THg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g and crustal major ions(e.g., Ca~(2+), Mg~(2+)) during snowmelt, indicating that Hg is mainly migrated with particulates. The main pathway of Hg loss during snowmelt was most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release of PHg with meltwater, which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ablation intensity of snow/ice. This should be paid particular concern as Hg preserved in mountain glaciers will mostly enter aquatic ecosystem as climate warms, impacting on downstream ecosystems adversely. Obvious decrease of THg during the downstream transport from glacier was observed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contributed by PHg decrease.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 of Hg was associated with sedimentation of PHg during the transport process.  相似文献   
156.
As a global pollutant, high levels of mercury (Hg) have been found in remote ecosystem due to the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60 fis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rivers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of Hg in remote and high-altitud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total Hg (THg) and methylmercury (MeHg) in fish muscles ranged from 11 to 2097 ng/g dry weight (dw) (average: 819 ng/g dw) and from 14 to 1960 ng/g dw (average: 756 ng/g dw),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Hg (r = 0.591, p < 0.01, n = 36) and MeHg concentrations (r = 0.473, p < 0.01, n = 36) with the trophic level of fish from Lhasa River, suggesting trophic transfer and biomagnification of Hg in this aquatic ecosystem. Moreover, the THg levels in fish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length (r = 0.316, p < 0.05, n = 60) and weight (r = 0.271, p < 0.05, n = 60) of fish. The high levels of Hg were attributed to the slow growth and long lifespan of the fish under this sterile and cold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revealed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Schizothorax macropogon, Schizothorax waltoni,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and Schizothorax o'connori would lead to a high exposure to MeHg.  相似文献   
157.
为了研究雪冰中不溶性有机碳(Water-insoluble Organic Carbon,WISOC)的含量及其辐射强迫作用,于2012年7月和8月对青藏高原南部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90个表层雪冰样品中WISOC的含量进行了分析,采样期间利用地物光谱仪实地测量了反照率.结果表明,在消融季节(7—8月),扎当冰川表面被裸冰、老雪和新雪覆盖,以上3种消融情形下WIS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18.4±1236.0)、(432.3±329.7)和(183.7±158.0)ng·g-1,雪冰的融化导致WISOC等吸光性物质在冰川表面的富集,降低了冰川表面反照率.通过SNICAR模型(Snow,Ice,and Aerosol Radiative Modle)敏感性分析表明,3种情形下WISOC降低雪冰表面反照率(贡献率)分别为0.0020(6.8%)、0.0018(7.4%)和0.0010(2.1%),对应的WISOC的辐射强迫分别为1.14、1.34和0.81 W·m-2.平均地,WISOC对辐射强迫的影响超过了黑碳(BC)影响的20%,而在新雪覆盖条件下,WISOC对辐射强迫的影响甚至达到了粉尘影响的72.3%.因此,虽然雪冰中的WISOC的吸光能力相对于BC较弱,但所引起的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及冰川消融等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8.
2009年夏季在青藏高原纳木错和安多牧区对牧民帐篷内细颗粒(PM2.5)浓度和一氧化碳(CO)的含量进行了观测,以认识牧区室内空气中PM2.5和CO的污染水平、日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不同人群在污染物中的暴露水平.观测结果表明,未安装烟囱的帐篷内PM2.5浓度和CO平均含量(体积分数)分别为1.272 mg·m-...  相似文献   
159.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青藏高原土壤普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定量研究了青藏高原28个典型土壤类型、14个主要生态系统类型0~20cm、20~50em及50~100cm深度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28个典型土壤类型3个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6.16±1.08)kg·m-2、(5.06 ±0.85)kg·m-2、(5.30±0.82)kg·m-2;在0~100cm土层内,暗棕壤、沼泽土的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而高山漠土、灰棕漠土、亚高山漠土的有机碳密度不仅远远低于区域平均水平,而且显著低于其它土壤类型.14个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均值为(7.47±1.38)kg·m-2、(6.07±1.24)kg·m-2、(6.46±1.16)kg·m-2;其中,以沼泽草甸、针叶林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而温性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及亚高山草原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低于其它生态系统.这不仅体现了青藏高原土壤-植被显著的地带性分布,而且为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循环模型,及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0.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高坛光  康世昌  张强弓  周石  徐彦伟 《环境科学》2008,29(11):3009-3016
2006年6~10月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你亚曲、曲嘎切、昂曲3条河流进行了连续采样,同时在2005年9月和2006年9月2次环纳木错考察中采集了其他河水的样品.河水中主要阴离子(Ca2+、 Mg2+、 Na+、 K+)和阳离子(Cl-、 NO-3、 HCO-3、 SO2-4)的分析结果表明,你亚曲、曲嘎切和昂曲的离子总量(TDS)分别为79.48、 23.44和111 mg/L.离子总量明显低于青藏高原及我国其他河流,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3条河流中,曲嘎切为重碳酸盐钙型水,昂曲介于重碳酸盐钠型和重碳酸盐钙型之间,你亚曲的化学类型介于两者之间.河流水化学的时间变化显著,而且与流量成一定的反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你亚曲河水主要化学成分来源于碳酸盐中的Ca2+和HCO-3;曲嘎切来源于冰川融水以及碳酸盐中的Ca2+、HCO-3和Na+;昂曲则来源于蒸发岩中的Na+、Mg2+和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