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温泉生态旅游是未来温泉旅游的发展方向。温泉生态旅游非常适合在温泉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开展。基于对贵州省息烽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对息烽温泉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开发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能为该区域发展温泉生态旅游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2.
根据金川矿区充填管道系统的运行情况,结合充填实践经验,建立了充填管道系统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分析表,得出系统存在10种失效模式。针对FMEA分析表中失效影响存在较大模糊性而难以有效估计的特点,引入模糊评估方法来进行分析。通过该矿区充填管道系统各失效模式产生失效影响的模糊评估,得到不同失效模式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排序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可以使分析定量化,有助于工程人员充分利用系统模糊信息;该方法也能用于其他系统失效模式影响的模糊评估。  相似文献   
113.
为研究自然冷却(自冷)和喷水冷却(水冷)两种方式对高温后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差异,以冷却方式、历经最高温度(T)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21个试件的静力推出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得了荷载-滑移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物理特征、界面破坏过程及黏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冷试件相比,水冷试件的质量烧失率明显减小、初始滑移发生更晚,且在荷载-滑移曲线下降段中,水冷试件表现得更平缓。在自冷方式下,随着历经最高温度的增大,试件的界面黏结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在水冷方式下,界面黏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自冷试件相比,T超过400 ℃后水冷试件的界面黏结刚度开始退化,在600 ℃时界面黏结刚度退化较大;无论是自冷还是水冷,随着历经最高温度的增大,界面黏结耗能系数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14.
为使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业在初始阶段就纳入科学的管理,通过对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业监管模式的探讨,在分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基本特点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定位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的发达国家和我国目前注册安全工程师发展现状,提出了3种监管模式,即政府监管模式、行业自律监管模式和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的监管模式。并且通过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规律性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业监管模式效力的异同和利弊,最终得出应采用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结合模式的结论。并对完善和规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成为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热点领域。本文就生态产品价值的内涵理解、实现机理、主要路径及具体实践模式,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与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生态产品价值的理解,目前国内学者从早期的分歧已逐步形成统一的认识,即生态产品本质上是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物质和服务的总称,其价值来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其存在价值通过各种路径被人类消费或使用,最终转化为经济收益或是民生福祉的过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市场交易、金融扶持、政府调控和社会参与5种方式,国内目前的实践案例则可以归类为15种模式。但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生态产品识别边界不清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认识不统一、配套机制不完善以及路径模式创新与实践不够等问题,后续应加快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统计与评估核算方法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加强实践模式创新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