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5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87篇 |
综合类 | 342篇 |
基础理论 | 99篇 |
污染及防治 | 14篇 |
评价与监测 | 45篇 |
社会与环境 | 113篇 |
灾害及防治 | 11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南省旅游地评价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旅游地资源评价和开发研究,是进行旅游开发宏观决策,确定对应的旅游活动类型和接待规模,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与景区、景点设计时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旅游地资源的评价制图和旅游开发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2.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2000年-2004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山东省近五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133 3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压力平均值为4.898 3,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3.
24.
25.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江苏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增长二者关系更为明显和完整,具有极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文利用近20年来耕地面积、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江苏省1981~2004年间的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及城市化水平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GDP与城市化水平均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是不严谨的;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江苏省耕地面积与GDP、城市化水平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认为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极不合理。因此,降低耕地减少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6.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龙江省2004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全省森林资源现状的特点,并以近50多年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对森林资源主要项目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力求寻找变化的原因.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未来时期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实现科学经营森林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
从云南环境宣传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在云南创建“绿色社区”的现实意义、必要性,并提出了创建的评选标准细则和评选的基本办法,为今后云南创建“绿色社区”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8.
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分区与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并构建合理的管控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云南喀斯特典型山区文山市为例,探讨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法及冲突区的修正规则,对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进行优化分区,并提出国土空间分区及石漠化分区的管控模式。研究发现:(1)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后可划分为城镇开发边界区、城镇预留区、永久基本农田区、一般农业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一般生态区六种类型,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最大,城镇开发边界区面积最小;(2)城镇开发边界区和城镇预留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永久基本农田区和一般农业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一般生态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西南部,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其中东部和东北部主要为石漠化区;(3)从各国土空间类型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对国土空间分区提出了管控措施和模式;从轻度石漠化区、中度石漠化区以及重度石漠化区角度对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提出了石漠化区开发和保护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的合理发展和石漠化的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喀斯特石山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以桂西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建立了广西西北部喀斯特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DYNAMO程序预测了未来20年桂西北地区的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人等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该地区由于人口,工业资产增加使物质和能源消耗增长太快,而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又太少,导致桂西北地区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应当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这是实现息烽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区域特点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贫困山区的形成演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0.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中部较高,普遍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在两大"DEA有效"集群。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即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对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相对效率分析,得出相对有效值为1的城市居多,北部朔州市和南端运城市相对效率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