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基于均生函数模型的冲击矿压电磁辐射预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煤岩变形破裂过程电磁辐射信号的变化规律,表明非接触电磁辐射法能动态预测冲击矿压等煤岩动力灾害现象;在非接触电磁辐射法动态预测冲击矿压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动态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均生函数模型,利用电磁辐射监测仪测定的现场工作面电磁辐射信号时间数据序列,通过逐步回归筛选时间序列构造一个均生函数方程;利用该方程预测预报未来电磁辐射信号的发展,并与现场测定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正确性。误差分析和实践结果表明:均生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为6.71%左右,且距平趋势正确率均达到了60%,证明该模型与电磁辐射预测方法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预测冲击矿压以及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冲击矿压电磁辐射预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02.
以2008年南京北郊大气中O3 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Matlab小波分析工具,对O3浓度的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的O3 日均浓度的变化特征:春、夏季节O3浓度大于秋、冬季节,最高浓度出现在春末夏初,最低浓度出现在冬季;并且全年共有5个突变点;弱高压的天气系统、较高的温度、较低的湿度和晴朗少云的天气是造成南京北郊O3浓度突变的主要气象因素。结合HYSPLIT气流后向轨迹模拟,对污染源来源进行追踪,结果表明:南京北郊O3高浓度污染来源主要分为本地局地污染和外来污染物输送两类;垂直方向上,O3的区域尺度或中尺度的输送主要稳定在混合层的底层。  相似文献   
503.
综合运用具有相当精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美国民航运输安全中的机场跑道侵入的AR I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克服了样本空间总是有限带来的不足,揭示出民航跑道侵入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未来美国民航跑道侵入事故发生次数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为我国民航部门科学地制定飞行计划、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4.
基于时间序列法的风电场风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ox-Jenkins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Matlab软件,利用达坂城风电场30m处,每10min采集一次得到的风速数据,建立ARMA模型,实现提前1h的风速预测,为更长时间的风速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5.
2010—2016年上海城区臭氧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2016年上海城区近地面大气臭氧(O3)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研究了上海城区O3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近7年来上海城区O3污染逐渐凸显,但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7—8月高温炎热季节以中度污染居多.城区O3-8 h(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年均增速为3.81 μg·m-3·a-1,99%和95%分位值增速较快,分别为6.65和4.94 μg·m-3·a-1;25%、50%和75%分位值的增速在3.06~4.45 μg·m-3·a-1之间.春季O3浓度均值较高,年际变化小;夏季极值较高,且污染超标情况最为突出;秋季O3浓度次于春、夏季,冬季最低;夏、秋和冬季O3浓度总体呈上升态势.O3日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3:00左右,且峰值逐年增加,污染持续时间变长,最小值出现在早晨7:00.城区O3"周末效应"逐渐减弱.基于KZ过滤器方法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区O3-8 h长期变化主要受O3-BF(O3-8 h的基准组分)影响;O3-SF(O3-8 h的天气影响组分)在5—9月对O3-8 h影响较大,其范围为-98.85~139.60 μg·m-3.  相似文献   
506.
为了提升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数据异常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时域卷积网络的深度自编码器(TCN-DAE)异常检测的半监督方法,以对VOCs等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异常值进行精准的检测。首先,使用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作为深度自编码器(Deep Auto-encoder, DAE)的隐藏层,利用深层网络结构对高维、多源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高效地特征提取和数据重构。然后,通过对比重构误差与核密度估计法确定的阈值进行异常检测,其中重构误差大于此阈值则视为异常。最后,选取西安市城六区的VOCs、空气质量和气象等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时域卷积网络的深度自编码器模型对多源、高维的时间序列具有较强的异常检测能力,在准确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等异常检测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长短期记忆网...  相似文献   
507.
为研究 RC 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易损性,以一典型六层 RC 框架结构为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和易损性分析,进行不同主余震作用下 RC 框架结构不同性能状态下超越概率的对比分析。选取 10 条满足场地条件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分别以反应谱加速度为强度指标(I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损伤指标(DM),对 IDA 曲线簇进行分位分析。依据地震强度指标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根据已定义的结构性能水准对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 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和主余震作用相对于单向主震作用都会增加结构的易损性指数;结构在遭遇地震强度 SaT1, 5%)=0.5g 时,余震造成易损性指数的上限值、平均值和下限值分别增幅 6.3%、8.5%、11.5%;双向地震相对于单向地震造成易损性指数的上限值、平均值和下限值分别增幅 15.5%、20.1%、3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