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The effect of roads on forests is ambiguous. Many studies conclude that building and upgrading roads increases pressure on forests but some find that new and better roads may reduce the rate of deforestation. In this paper we us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forest cover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to test whether the existence and the size of roads (ranging from expressways to tertiary roads) in 1995 affected the level of forest cover in 2000 or the rate of change between 1995 and 2000. To account for road access for each of our 1 km2 (“pixel”) units of forest cover we measure whether or not and what type of roads penetrate the “watershed” in which the pixel lies. These watersheds allow more plausible measures of accessibility than do traditional “crowfly” distance measures that ignore topography. To account for possible confounding we also use 12 additional covariates: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variables (e.g., elevation, slope, rainfall, temperature, soil properties);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variables (e.g., local population and GDP per square kilometer); and distance variables (e.g.,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provincial capital). Although simple univariate OLS regressions show that forest levels are lower and deforestation rates higher either when there is a road, or when there is a higher quality road, these results are not robust. Controlling for all of the covariates and also using recently developed covariate matching techniques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s, we find that roads in China’s Jiangxi Province can most safely be described as having no impact on the level of forests and no impact on the rate of deforestation.  相似文献   
22.
闵骞 《灾害学》1995,10(3):70-75
1994年江西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风雹灾害和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近44万ha,受灾人口114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亿元,系全国重灾省份之一.本文对其中的三次主要自然灾害的灾因、灾情及减灾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23.
通过1:25万区调工作,对变质岩区采用了构造一地(岩)层法填图,区域性标志层的追索与对比,以及所获得的同位素年龄成果,对研究区长期存在的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的现象得到了较好的理顺。根据溪口岩群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变质变形特征,将其划分为佛子坑、板桥、木坑、郑家坞四个岩组。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双溪坞群应属大致同时、但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溪口岩群与双桥山群、双溪坞群层位相当,但岩性组合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4.
南坑石膏矿床位于赣中南泰和县吉泰盆地,是目前在赣中南早禾凹陷中发现的唯一石膏矿床.层状含膏层赋存於上白垩统周田组中.按其分布分为东、西二个矿段,东矿段(8-22线)和西矿段(7-0线),矿化总面积为29 km^2.初步分析表明,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等因素控制.以往对矿床地质评价工作程度较低,今后需重新评价,以扩大矿床规模.矿区外围的泰和凹陷、早禾凹陷和桐坪凹陷,成矿地质条件与南坑石膏矿床类似,而且在泰和凹陷已发现石膏矿层,是外围找矿最有利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5.
红山铜矿成矿流体δD在-52.7‰~-87.8‰,δ18OH2O在+1‰~+6‰,δ34SH2S在0~2.5‰之间。矿石钻同位素表明错主要来自岩浆岩,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第一阶段(Th/U)比值为4.21,第二阶段为3.82=0.22。[CuCl2]是氨基络合物迁移的主要形式(α=75%),少量以[CuCl3]2形式搬迁(α=25%)。强调压力在隐爆角砾岩化发生前后的变化对成矿意义影响尤大。厘定了主成矿年龄在97.1~98.8Ma,最后提出了隐爆角砾岩-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6.
江西信丰脐橙农业地球化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脐橙已成为信丰县的支柱产业。通过对信丰县脐橙种植区成土母岩特征、农业地球化学特征、脐橙品种特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地质背景以花岗岩母岩区最佳,次为红层母岩区;脐橙品质和产量以纽贺尔最佳,朋娜次之;为满足脐橙生长的需要,要注意加施K肥、P肥及含有ca元素的肥料,土壤中K、ca、P、Mg、Fe、cu、zn等营养元素其有效态必须获得补充。  相似文献   
27.
赣南W、Sn多金属成矿区划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是南岭成矿区(带)中重要的W、Sn多金属矿产聚集地,已探明黑钨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区内主要矿化元素为W、Sn、Pb、Zn、Ag、Au、Nb、Ta、Mn等。主要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钨矿,斑岩型、层间隐爆裂隙带型锡矿,隐爆角砾岩型铜矿,形成了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系列。新矿化类型是赣南中生代岩浆—火山岩区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8.
赣东北岩浆混合杂岩体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赣东北横峰县港边岩浆混合杂岩体组成极为复杂,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点,偏酸性岩浆端员、基性岩浆端员、岩浆混合单位等在野外均能见及。该岩浆混合杂岩体中偏酸性端员肉红色角闪石石英正长岩中颗粒级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45±4Ma,反映为加里东期产物;同时获得的残留锆石U Pb年龄值2958±62Ma,说明该岩浆混合杂岩体中存在中太古代残留锆石,该年龄值也是目前已知的江西省境内最老的残留锆石U Pb年龄值。  相似文献   
29.
江西九岭南缘铜多金属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江西九岭南缘大型“裂谷”、裂陷构造、推(滑)覆构造带、走滑冲断带以及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等多层次大型构造叠置成矿环境,厘定了主攻矿床类型,优化了找矿预测的综合标志。综合找矿实践经验,运用新的矿产资源评价思路,预测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偏在部位,为突破新地区,发现新类型、新矿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
赣东北地区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剖析了赣东北地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概述了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与主要成矿事件和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指出区内存在前震旦纪的富幔质岩壳,对区内的隆(起)坳(陷)成矿差异、德兴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成矿时序及德兴铜矿田定位等提出了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