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265篇
综合类   710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291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941.
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适性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非市场价值往往容易在公共决策中被忽视,从而导致大量农地资源被过分占用及农地资源内部配置的低效率。合理完整地评估农地资源的舒适性价值是促进农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目前,对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的认识与研究,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意愿调查法,采用半结构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对不同行业和年龄的1 000名调查者进行调查,评估了江苏省耕地、草地、园地以及林地舒适性价值。研究表明,江苏省不同类型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文化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核算了江苏省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总量,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总量高达25.13亿元/年。因此,在农地资源综合利用决策中,要重视将农地资源的舒适性价值纳入决策体系,从而促进农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942.
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贵州犀牛洞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揭示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贵州镇宁犀牛洞3个滴水点的滴率、水化学组成等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示踪结果显示出犀牛洞滴水对大气降水的响应较快(28天以上),滴水的物质组成直接源自于洞穴环境,即土壤和岩石,而大气降水携带的物质成分较少,滴水点均受到不同源来水的影响。洞穴滴水的化学组成中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由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导致的岩石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所控制,表明犀牛洞滴水点的次生沉积物可能记录了环境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943.
基于PP-DEA模型的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对这种差异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价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的发展水平和动态的发展效率两个方面对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综合差异指数把安徽省划分成4类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包括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中水平区和低水平区,为此指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城镇化发展在资源投入、利用上的效率,又要坚持走提高发展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内涵型发展之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P-DEA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的不足,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情况,其能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4.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环境知识、环境认知、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与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居民总体环境知识欠缺,环境意识薄弱;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受支付额度的影响,环境行为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较低的文化素质是引起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45.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为核心的动态复合巨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仿真检验,证明模型结构、行为与实际状况是一致的。模拟维持现状、经济优先、资源环境优先和协调发展等4种方案条件下,2011~2030年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及其演变趋势,并对系统仿真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到2030年,在协调发展模式下,其能源供需平衡指数为–0.113,环境污染程度为0.083,既使社会经济高效发展,又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友好,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较优方案。研究为江西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46.
以贵州省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例,在充分分析其原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颁布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作为标准浓度限制值Cm,严格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重新计算了该省固定排放源的排放限值。计算时,首次以所涉行业区位商作为设置经济技术参数Ke值的重要依据,克服了对欠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参数"一刀切"的缺点,增加了标准的经济技术可行性。通过计算,地方标准的排放限值更趋于合理,符合国家对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947.
Gokwe South, a rural district in Midlands Province, Zimbabwe, reported the lowest rate of immunisation coverage in the country in 2005: 55 per cent of children vaccinated with three doses of diphtheria/pertussis/tetanus vaccine (DPT3) and 35 per cent dropout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ird dose of DPT. In January 2007, the authors assessed local barriers to immunisation and proposed strategies to improve immunisation rates in the district, in the face of nationwid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A situation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barriers to immunisation using focus-group discussions with health workers,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with health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leaders, and desk reviews of records. Responses were categorised and solutions proposed. Health workers and key informants reported that immunisation service delivery was hampered by insufficient availability of gas for cold-chain equipment, limited transport and fuel to conduct basic activities, and inadequate staff and supervision. Improving coverage will require prioritising gas for vaccine cold-chain equipment, identifying reliable transportation or alternative transportation solutions, and increased staff,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 Local assessment is critical to pinpointing site-specific barriers,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are needed to overcome existing contextual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948.
苏南地区耕地质量评价与分区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是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针对苏南地区耕地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整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侵蚀等相关研究资料,重构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加权综合和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耕地基础地力、耕地健康和耕地外部环境的空间分异和组合特征,识别优先保护、地力提升、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耕地类型,分类讨论耕地保护与整治路径。分析表明:苏南地区现状耕地中,优质耕地占比不足65%,近30%的耕地基础地力较差,超过5%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威胁。其中,优质耕地集中于茅山以东的太湖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茅山以西地区基础地力相对较差,宁镇沿江、太湖东北岸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水土流失风险较高,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地力提升、土壤修复、水土保持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治理措施,以增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49.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以后该省GDP占全国第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列前茅。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总体经济的发展。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根据基尼系数和R/S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趋势预测,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950.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驱动力量不同,协调发展度也处于上升状态,从衰退发展阶段(1998-2003)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2004-2005),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2006-2009);在空间分布上,以2009年为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