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827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6篇
综合类   1844篇
基础理论   268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262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泸沽湖里格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机制与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GIS和水质监测等手段对泸沽湖里格村从无序开发到全面生态环境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管理对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1)2005~2006年,里格村的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湿地面积增加了26910.3m2,其中有53.1%来源于搬迁前的建设用地,26.1%来源于农田;(2)里格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对COD、NH3-N、TP、TSS具有很好的除去效果,除去率分别高达85%、95%、90%、100%,保证了泸沽湖Ⅰ类水质的要求。文章的研究为风景旅游区初期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2.
东平湖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研究了东平湖水体中N、P的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水体中总氮(TN)的含量分别为0.86~2.34,1.63~4.75和0.26~2.53mg/L,夏季湖水中的总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说明东平湖中的N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湖水中总磷含量的均值约为0.05mg/L,且不同季节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水体总体上处于中营养状态。大安山码头和腊山码头附近水体营养水平略高于其他区域,这与两个码头附近均有大片网箱养殖区和接纳较多生活污水有关。东平湖水体中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氮磷比分别为10.3~78、19~46和10.2~35,即总氮浓度均超过总磷浓度7倍以上,表明该湖属于磷营养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993.
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2008年6~10月对乌梁素海水体的测定结果,以最能表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程的叶绿素a为基准因子,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将乌梁素海现有的20个测点分成四类,然后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四类测点的水质进行评价,找出各类测点及总测点中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最后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2008年乌梁素海各测点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6.314mg/m3,变幅1.54~26.87mg/m3;在8、9月出现高峰,7、10月居中,6月最低,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趋势。依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得出乌梁素海TSIM平均值为65.1(53),全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BOD5、悬浮物、浊度、总磷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值和溶氧呈显著负相关。综合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影响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环境理化因子因不同类型的测点各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影响因子有浊度、悬浮物、总磷、总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994.
以深圳市荔枝湖为例,通过枯水期历时8个月的水质连续监测,分析臭氧技术在修复城市湖泊水质中的作用及效果。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湖水CODMn≤10mg/L,氨氮<0.6mg/L,总磷<0.08mg/L,透明度在60~120cm间,水质满足景观水体要求,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以某高原湖泊为例,以湖水中的砷含量类比推算了从该湖泊取水灌溉区域内水稻和蔬菜的砷含量,对稻米、蔬菜和饮水3种暴露途径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人群通过摄入区域内稻米、蔬菜的致癌风险系数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饮用湖水的致癌风险系数为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96.
云南阳宗海湖底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阳宗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Pb、Cu、Cr、Mn、Zn、As的含量,平均值依次为40.3mg/kg、97.6mg/kg、145.8mg/kg、617.9mg/kg、149.2mg/kg、31.4mg/kg。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的累积最严重,As、Zn、Cr也发生明显的累积。Mn的累积程度略低,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Pb含量接近背景值,显示轻微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AsCrZnMnPb。分析认为,工、矿、旅游业排污等人类活动因素与岩石风化等地球化学过程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两个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水平分布产生两种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进行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对于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文选择自然生态环境状态指数、人文社会压力指数、环境破坏压力指数,构建了青海 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提取了生态安全指标,对2000 年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安全进 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 年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属于生态安全预警等级,流域生态安全面临着 较为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也因此会影响到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流域的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8.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野 外实验、室内分析,以粗糙度、风沙流结构、输沙率等为指标,评估了人工治沙措施在青海湖 流域沙区的防风固沙效益。采取人工治理措施设置麦草方格沙障,配合种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以或乌柳(Salix cheilophila)、沙棘间种,起到了明显的防风固沙效果。采取人工 治理措施的样地,近地表风速降低,粗糙度变大,输沙量减少,风沙流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999.
选择滇池北岸大清河下游典型农区韭菜田为对象,对雨水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了2007年大气氮湿沉降通量及其动态变化,并通过田间试验观测了地表(韭菜地土壤、韭菜废弃物原位腐解、沟渠污水)的氨氮挥发.结果表明,全年大气湿沉降氮(以N计)7.1kg/hm2,其中雨季(4~9月份)占89%.韭菜一次基施尿素(以N计)276kg/hm2,35d累计氨挥发占施氮量的32%,其中前9d氨挥发占总氨挥发96%.韭菜残体腐解21d累计氮挥发占植株氮23%.含氮7~51mg/L的污水(其中氨氮2.7~25.8mg/L)露天放置12d,水体总氮的27%~38%挥发进入大气.可见,韭菜田氮挥发是该地大气氮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Three-dimensional eutrophicat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to Taihu Lake, China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Taihu Lak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shallow lake in eastern China, has suffered from severe eutrophica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is research developed a three-dimensional eutrophicat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eutrophication dynamics. The model fully coupled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hydrodynamics, and also took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sediment release and the external loads from the tributaries. After sensitivity analyses, the key parameters were defined and then calibrated by the field observation data. The calibrated model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seasonal primary productions and its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model results and field data in year 2000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is able to simulate the eutrophication dynamics in Taihu Lake with a reasonable accuracy. From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teorological forcing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eutrophication dynamics. The wind-induced circulation and sediment distribu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lgae blo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