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6篇
综合类   527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基于遥感和GIS的黄河三角洲盐化土地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黄河三角洲3期遥感影像,以垦利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RS与GIS技术,通过构建土地盐化指数、土地盐化综合指数、土地变化驱动力重心与向量模型等,对研究区1987-2007年的盐化土地动态及其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垦利县的土地盐化程度呈现了重-轻-重的变化趋势,区域内盐化程度由沿海向内陆依次递减;且以黄河为轴线对称分布,黄河沿岸以及地势较高的西南部盐化程度较低。重度盐化土地先减后增;中度持续减少,轻度则是先增后减。海洋和黄河相互作用影响着垦利县的水盐运动,是该区土地盐化动态的内在驱动,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形式表现,是土地盐化动态的外在驱动力。研究为区域盐化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5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轴线——广深高速公路和广珠高速公路运营前后沿线区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并进一步对比分析相同功能等级道路的生态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高速公路运营后,沿线区域建设用地增加迅速,耕地大量流失且迅速向建设用地转化;(2)公路的建设运营使得沿线区域人工干扰强度加大,景观斑块密度增加、面积减少、斑块形状趋向复杂,景观破碎化加剧;(3)道路途径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原有的景观格局特征是导致道路生态破碎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4)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效应远大于其对人工景观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93.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被动采样观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利用大气被动采样装置,在包括香港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共设立了21个大气被动采样点,样品采集时间为2005-08-15—10-14.结果表明,除主要存在于气相中的2~3环PAHs与部分4环PAHs外,聚氨酯泡沫材料(PUF)被动采样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采集大气颗粒物中的5~7环PAHs.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PAHs的含量与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珠江三角洲内地采样点PAHs的含量远远高于香港采样点,这主要是受采样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PUF大气被动采样器可较好地运用于区域大气PAHs污染分布与特征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分析法,调查了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几种耕作土壤和珠江主要支流,西南涌上、中、下游沿岸耕作土壤中的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CBs、BHCs和DDT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含量大小因所处区域、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异;西南涌上、中、下游耕层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呈递减趋势,主要受灌溉水质的影响;污染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其亲脂性相关,脂溶性强的污染物的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减小,脂溶性弱的污染物的含量随剖面深度加深而升高;供试土壤中部分污染物的同系物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以长链烷基苯(LABs)作为生活污水排放的示踪剂,测定了珠江三角洲主要河流及邻近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LABs浓度.结果表明,珠江、东江、西江、伶仃洋及南海北部海域样品中LABs的浓度分别为58.5~2332.1,96.9~565.8,20.5~57.0,5.8~25.8,2.5~23.1ng/g.LABs的I/E值表明,研究区域内生活污水基本上未处理或处理效率低下.对LABs与多环芳烃及多溴联苯醚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城市污水的排放是该区域内这些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96.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竖井排灌工程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塔里木河近期综合规划报告>、<阿克苏河流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五年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在阿克苏河流域内新建的竖井排灌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必将给乌什县秋格尔灌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系统地分析了项目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项目施工、水资源利用、地下水水位、灌区土壤盐渍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研究了工程实施后对灌区环境的影响.分析认为:竖井排灌工程不会对灌区的环境造成大的影响;不会影响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相反还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不会导致灌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更不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灌区内的土壤盐渍化问题.竖井排灌工程产生的灌溉效益达545.22×104元.最后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氯污染.从有机氯农药来看,其分布为澳门内港>澳门南环湾>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多氯联苯的分布为广州芳村>澳门内港>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  相似文献   
998.
珠江三角洲稻田土壤砷及其向水稻籽粒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珠江三角洲区域水稻(Oryze sativa L.)植株的根系、秸秆、稻谷和对应的耕层土壤(0~15锄)样品,分析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砷含量,初步研究土壤砷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及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砷含量在1.83~18.14 mg·kg~(-1)之间,土壤砷与土壤有机质、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糙米中的砷含量在0.21~0.43mg·kg~(-1)之间,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7mg·kg~(-1)),砷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规律为根>秸秆>颖壳>糙米.糙米砷含量与秸秆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秸秆中P/As、Si/As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降低秸秆中As的积累、增加秸秆中P、Si的积累可降低水稻籽粒中的砷含量.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调查,介绍了新疆放射源的应用、废放射源的收贮和安全管理状况,并对放射源的危害、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提高放射源安全监管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10月底,新疆申报拥有放射源的单位151家,涉及放射源1701枚;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等经济发达地区;用源主要行业和部门是石油化工、地质、电力、建材、科研院所和医疗等;核素种类有25种之多,主要Cs-137、Co-60、Am-241、Ra-226等.截至2005年5月底,已收贮61个单位的614枚放射源,至少还有数百枚(含失控源),废源中Co-60和Cs-137最多,241Am-Be中子源、Ra-226、Am-241也有一定数量.在国家改变放射源安全监管体制的情况下,应积极理顺安全监管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提高监管水平,努力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常规可获取的能源、交通、人口等统计资料,利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2010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各类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4′1019J/a,其中工业、交通、建筑、新陈代谢分别占75.1%、12.5%、9.9%和2.5%.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南京五个城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约占研究区域总量的71%.长三角城市群的人为热年平均排放通量为5.3W/m2,大部分地区介于5~30W/m2,城市高值区一般介于20~70W/m2,上海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为方便有关环境气候模式的输入,本文提供了人为热排放的网格化空间分布和简单的时间变化廓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