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827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6篇
综合类   1840篇
基础理论   267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261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武汉东湖底质磷释放对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超额磷负荷为评价指标,计算武汉东湖底质中磷的可释放量为439.4t,底质磷释放实验表明其释放速率为9.47mg/m2·d。东湖底质磷释放对水体磷水平的贡献达到25%。预测在无新外源输入条件下,其内源污染仍会使水体在近20年内保持高的磷水平。  相似文献   
982.
Kang YS  Yamamuro M  Masunaga S  Nakanishi J 《Chemosphere》2002,46(9-10):1373-1382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CDDs/DFs) were detected in waterfowl such as common cormorants, tufted ducks, and their prey, namely fish and bivalves from Lake Shinji, Japan.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CDDs/DFs-TEQ was found to be higher in the muscle tissues of common cormorants than in those of tufted ducks. The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implied that the residu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CDD/DF homologues was considerably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species. Furthermore, biomagnification factors (BMFs) were estimated from bivalves as prey to tufted duck muscles as target organs. Despit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1,3,6,8- and 1,3,7,9-TeCDD in tufted ducks and their prey, however, the BMFs of these isomers were calculated to b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toxic 2,3,7,8-substituted PCDDs/DFs. On the other hand, log BMF of toxic 2,3,7,8-substituted PCDDs/DF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lower chlorinated isomers than those of the higher chlorinated isomers. The 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s (BSAFs) of PCDDs/DFs were also estimated using shijimi clam and fish samples against sediment from Lake Shinji. The average BSAFs were estimated and ranged from 4.0×10−3 to 2.2×10−1 and 2.0×10−4 to 2.0×10−1 for bivalve and fish samples, respectively. Based on calculated BMFs and BSAFs, the total PCDD/DF-TEQ levels in the tufted duck were estimated to have been lowest (2.0 pg TEQ/g dry weight basis) in 1947 and highest (9.8 pg TEQ/g) in 1971.  相似文献   
983.
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防治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骆马湖为一浅水湖泊 ,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征 ,其已经处于中—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研究 ,发现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骆马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控制骆马湖富营养化的一些措施 :控制外源污染物入湖、加强湖滨湿地建设和水生植物的保护、合理的水库调度以及湖泊内部的生物治理  相似文献   
984.
淮河流域及洪泽湖水质的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利用洪泽湖及其淮河入湖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洪泽湖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八五”、“九五”期间洪泽湖水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通过对淮河干流、省界河流代表站及全流域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全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止,水质有所改善,但波动性大,部分河段特别是省界河流污染仍然较严重,集中排污所引起的污染事故仍时有发生。近几年“达标排放”等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淮河、洪泽湖水变清”,依然“任重道远”;淮河流域位于温度变化的南北过渡带,当属于我国最大的Ecotone(生态交错带)类型之一,建议基于其Ecotone的生态实质,进行流域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的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985.
对巢湖地区6组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进行磷素形态连续提取,这6组岩石包括殷坑组、龙潭组、灯影组青灰段、灯影组紫褐段、孤峰组及双山组的微风化、弱风化和强风化岩石,研究岩源磷磷素在风化作用下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随风化过程进行,6组岩石中总磷含量均降低,其中多数组别岩石中易溶性和弱吸附性磷(Ex-P)、铝结合磷(Al-P)、闭蓄态磷(De-P)、自生和生物磷灰石碳酸钙结合磷(Ca-P)和碎屑磷灰石及其他无机磷(Oc-P)呈下降趋势,而铁结合磷(Fe-P)及有机磷(Or-P)则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岩石磷素的主要赋存形态是碎屑磷灰石及其他无机磷;对比6组岩石磷素赋存形态分布、含量及相应的pH值可知,岩石的酸碱度对磷素的赋存形态影响较大.巢湖地区富磷岩层在风化过程中的磷素释放潜力大,因而岩石的风化作用是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86.
脆弱生态区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受偿意愿和家庭生计。论文以鄱阳湖区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农户受偿意愿数据,然后通过Logistic方法建立了农户受偿意愿与单位耕地产值之间的关系。根据目前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农户意愿的分别以耕地、 劳动力转移和生产结构调整为主要补偿对象的三种典型生态补偿模式。利用回归分析和年龄移算法,对湖区未来20 a三种生态补偿模式下的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总额变化过程进行详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结构调整补偿模式较其他两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为高效利用国家补偿资金提供了有效途径,还能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积极性,为农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987.
以NP(nonylphenol,壬基酚)、4-t-OP(4-t-octylphenol,辛基酚)和BPA(bisphenol A,双酚A)为目标物质,研究酚类EDCs(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中ρ(NP)、ρ(4-t-OP)和ρ(BPA)分别为156.2~434.0、11.8~19.4和89.8~353.8 ng/L,悬浮物中w(NP)、w(4-t-OP)和w(BPA)分别为520.0~9 818.2、52.0~454.5和39.0~2 454.5 ng/g. 流域内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可能是宜溧河流域水体中酚类EDCs的主要来源,ρ(NP)与ρ(NO3-)呈显著正相关(R=0.860,P<0.01). 宜溧河水系中酚类EDCs在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为4.14~6.41,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吸附是水体中EDCs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研究区域中NP、4-t-OP和BPA的入湖量分别为506、57.9和297 kg/a. 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部分河段ρ(EDC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88.
青年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青年湖中心区和浅滩区近1 a的野外观测,分析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TN、EN(可交换态氮)和Fixed-NH4+-N(固定态铵)的含量及表层沉积物Eh和温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TN)较高,且中心区大于浅滩区;NH4+-N是沉积物中EN的主要形式,约占w(EN)的95%,是氮自沉积物向表层水扩散的主要形态;沉积物中w(NO3--N)和w(NO2--N)较低;青年湖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吸持Fixed-NH4+-N的能力,浅滩区和中心区w(Fixed-NH4+-N)占w(TN)的比例分别为18.57%和20.84%,Fixed-NH4+-N是潜在氮源;沉积物中w(可交换态NH4+-N)和w(Fixed-NH4+-N)呈现春、夏季降低,秋、冬季升高的变化趋势,w(NO3--N)呈春、夏季升高而秋、冬季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浅滩区变幅大于中心区;植物根系、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可改变表层沉积物的还原环境,进而影响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和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989.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亚丽  张丽  朱昌雄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1):1243-1249
以探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为目的,在对流域内农村人口、畜禽养殖规模、农田施肥量、水产品产量等数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调查结果中的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出2009年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内农村生活、农田化肥、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4个方面CODCr、TN、TP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92 278.71、103 126.04、6 990.82 t. 通过分析得出,在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中的CODCr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占CODCr排放总量的56.44%;农田化肥TN的流失占TN排放总量的48.37%,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对TN排放总量也有较高的贡献;畜禽养殖业是TP的主要来源,占TP排放总量的65.06%;水产养殖对各项污染物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0.
重金属污染对鄱阳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4大河流(信江XS,饶河RS,修河SS,赣江GS)河口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测试的6种重金属离子中,Cu、Zn全量和有效态表现为RS、XS显著高于SS、GS,Mn全量和有效态在GS中显著最高,Pb有效态在XS显著最高,Pb全量、Cd全量和有效态、Cr全量和有效态在4条河流中无显著差异;经检测,鄱阳湖4河口底泥微生物群落主要有5大类,它们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54%~50.35%),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6.13%~13.13%),拟杆菌(Bacteroidetes)(4.38%~14.92%),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6.42%~10.70%)和绿湾菌门(Chloroflexi)(3.21%~11.73%).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GS、SS微生物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高于RS,与重金属含量成反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Cu、Zn、Cd、Pb、Cr、Mn和138个主要OTU显著相关,其中Cu、Cd和微生物门、属显著相关的OTU数量最多.变形菌门中有9个属和Cu有效量,5个属和Cd有效量显著正相关,这些正相关的菌群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重要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