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825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6篇
综合类   1839篇
基础理论   267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261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 ,也是流域的重要水体。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 ,经济高速发展 ,人为社会经济活动影响 ,水资源系统受到很大冲击 ,水质变劣 ,湖体营养过程加剧 ,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 ,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除陆域实施严格的达标治理、河网水质调控 ,农业面源及生活污水治理外 ,太湖湖体生态修复和富营养化治理已为当务之急。目前应尽早实施 :①太湖重污染区底泥的生态疏浚 ,减少底泥释放二次污染。②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太湖典型富营养化水域 ,利用生物吸收、降解 ,继而富集营养盐 ,净化水质。③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④恢复和重建湖滨带水生植被 ,实现长效生态管理和调控。⑤生态渔业工程 ,有效控制过度养殖 ,恢复湖泊生态良性循环。⑥藻类采集和资源化再利用。⑦强化流域  相似文献   
992.
对长湖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物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湖水质污染属有机污染型,总体评价属V类或劣V类水质,长湖属极富营养型湖泊。藻类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其中,夏季长湖蓝藻为优势类群;磷是长湖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明显高于冬春季;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为沉水植物主要群落类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占全湖面积的80%~90%,春季生物量较高;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3.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为了探讨长江中游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移民安置容量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治理的区域社会经济依托条件和限制因素,我们在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的支持下,开展“洞庭湖农村工业发展与移民建镇的案例研究”。洞庭湖区人口和城镇密集,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退田还湖和平垸行洪的人口压力很大,移民安置任务艰巨。课程组对位于洞庭湖区的常德、岳阳两市的汉寿,安乡,岳阳3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6个案例乡镇进行了重点访问与移民问卷调查和乡镇企业问卷调查。以移民问卷调查为研究基础,对比分析政府在移民安置中采取的战略模式和空间取向与移民的就业和居住意愿,深入认识移民安置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统一的洞庭湖区移民建镇长远规划和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4.
自1991年以来,对氵鬲湖鲫、鲤鱼的种群结构、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在保持草型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基础上,合理地利用氵鬲湖天然饵料资源进行渔业生态管理,使可更新资源尽可能多地转化为鲫、鲤商品鱼的建议,以充分提高鲫、鲤产值效益。文中有关入湖鱼种死亡过程的双峰曲线,尚未见诸报道。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几十年来武汉东湖水质监测资料和数据 ,在东湖截污工程完成后 ,没有新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前提下 ,对东湖水体通过自然净化恢复到健康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和科学论证。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地泥营养物质的情况下 ,东湖水体通过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以及收获鱼类和高等植物造成的营养物的输出 ,只需要 3a左右的时间就能恢复。然而如果考虑地泥的影响 ,几十年沉积在地泥的营养物质持续向水体中释放 ,然后再通过用水及生物输出 ,东湖水质需要35a以上才能得到恢复。可见 ,截污后东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地泥是造成东湖长期富营养化的关键。解决东湖污染问题的关键是清除地泥 ,因此得出结论 :挖底泥后引入长江水源来加速东湖水体改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96.
太湖水质参数中小尺度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太湖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了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人们刻不容缓的任务。了解湖泊水质参数空间结构特征是进行太湖环境评价的重要前提,也是合理治理太湖的重要基础。地统计学的出现为精确描述湖泊水质参数空间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应用地统计学技术对太湖3种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污染物集中在湖岸线附近不易向湖中央扩散,各水质参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且空间结构特征极为相似,不同尺度之间有差异性。同时,由于采样密度和范围的限制,更细微和更大尺度的空间结构特征尚不能得以表述。最后,还讨论了太湖水质参数的空间结构变异性。  相似文献   
997.
贵州草海沉积物纤维素氧同位素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素在湖泊沉积过程中不易发生分解,故其稳定同位素组成能真实地反映原始环境信息。本文在建立一套有效的四阶段(酸洗、碱洗、漂白及碱洗)湖泊沉积物纤维素提取基础上,成功测定了近500年草海沉积物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草海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与董哥洞石笋恢复的降雨量的一致性变化表明纤维素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湖水氧同位素组成,进而指示了湖区降雨量变化。  相似文献   
998.
泸沽湖里格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机制与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GIS和水质监测等手段对泸沽湖里格村从无序开发到全面生态环境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管理对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1)2005~2006年,里格村的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湿地面积增加了26910.3m2,其中有53.1%来源于搬迁前的建设用地,26.1%来源于农田;(2)里格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对COD、NH3-N、TP、TSS具有很好的除去效果,除去率分别高达85%、95%、90%、100%,保证了泸沽湖Ⅰ类水质的要求。文章的研究为风景旅游区初期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9.
东平湖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研究了东平湖水体中N、P的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水体中总氮(TN)的含量分别为0.86~2.34,1.63~4.75和0.26~2.53mg/L,夏季湖水中的总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说明东平湖中的N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湖水中总磷含量的均值约为0.05mg/L,且不同季节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水体总体上处于中营养状态。大安山码头和腊山码头附近水体营养水平略高于其他区域,这与两个码头附近均有大片网箱养殖区和接纳较多生活污水有关。东平湖水体中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氮磷比分别为10.3~78、19~46和10.2~35,即总氮浓度均超过总磷浓度7倍以上,表明该湖属于磷营养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2008年6~10月对乌梁素海水体的测定结果,以最能表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程的叶绿素a为基准因子,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将乌梁素海现有的20个测点分成四类,然后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四类测点的水质进行评价,找出各类测点及总测点中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最后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2008年乌梁素海各测点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6.314mg/m3,变幅1.54~26.87mg/m3;在8、9月出现高峰,7、10月居中,6月最低,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趋势。依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得出乌梁素海TSIM平均值为65.1(53),全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BOD5、悬浮物、浊度、总磷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值和溶氧呈显著负相关。综合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影响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环境理化因子因不同类型的测点各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影响因子有浊度、悬浮物、总磷、总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