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监测中常规监测仪器布置和人员值守的高投入、高风险问题,分析西藏山南桑日县某排土场边坡25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监测终了排土场边坡从2018年11月4日-2020年12月23日期间的地表形变,采用基线估计状态空间模型、自适...  相似文献   
22.
2016冬季京津冀一次持续重度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曳  张恒德  朱彬 《环境科学》2021,42(8):3615-3621
2016年12月16~21日我国京津冀地区发生了一次持续重度霾天气过程.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霾的认识和提高对霾的分析预报能力,利用多种资料,对此次重度霾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气象要素等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持续时间长,污染强度大,影响范围广,能见度低,以外来输送为主,气溶胶主要分布在600 m以下高度,有一定的极端异常性,静稳天气指数与空气质量指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京津冀地区高空受高压脊前的纬向环流控制,维持偏西气流,冷空气活动弱,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含量较低,高空云量较少,低空有暖脊北伸,地面位于高压东南部,受均压场控制,气压梯度较小,受偏南风影响,污染物易于堆积;地面静小风,相对湿度较高,混合层高度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  相似文献   
23.
短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急剧扩张的要求,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对地观测也受到天气和云层覆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Radarsat-1等雷达遥感数据可以在"全天候"的条件下对地表进行观测。论文以Radarsat-1图像获取的24 d时间周期为最短时间间隔,分析了24 d、48 d和72 d时间间隔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对短时间间隔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结果进行了总结。监测的结果需要在精度与时间间隔之间做出取舍。对于大部分的情况,24 d的时间间隔已可以得到60%以上精度的结果,部分月份的监测需要48 d的监测时间间隔。若需要更高的精度,则需要72 d甚至更长。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城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7年的7月和10月及2018年的1月和4月,利用在线金属分析仪对郑州市大气PM2.5中的21种元素进行在线检测,分析了重金属浓度变化;通过富集因子、主成分分析和潜在源贡献等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溯源;采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K、 Zn、 Mn、 Pb、 Cu、 As、 Cr和Se的浓度随污染等级的提高而增加;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地壳源、混合燃烧源、工业源和机动车源;雷达特征图表明,地壳源主导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混合燃烧源主导的污染主要发生在冬季;Pb、 As和Ni受汾渭平原、京津冀和河南南部的传输影响较大,Cd受采样点西北部影响较大;As对成年人和儿童均有显著致癌风险,Pb和Sb对儿童存在显著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5.
江西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常规地面报表A0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雷电数据和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了雷电和雷暴日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重点对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个例分析,以了解雷电和雷暴天气的活动规律和强雷电的雷达回波特征,提高预警预报的能力.结果表明:(1)雷电和雷暴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每年2-5月集中在8-20时,6-9月集中在11-20时;(2)强雷电天气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南北走向的回波带结构,当回波强度≥50dBZ、回波出现不断合并现象、强回波水平尺度较大、具有"指状"或"弓状"回波结构,以及出现陡直"零值线"和VIL超过50 kg/m2时,最易发生强雷电天气;(3)有时局部强单体凭着自身的发展,当强度≥50dBZ和VIL超过50 kg/m2时,也有可能出现局地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26.
Modeling perceived collision risk in port water navi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ncrease in the likelihood of navigational collisions in port waters has put focus on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process in port traffic safety. The most widely used on-board collision-avoidance system is the 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 which is a passive warning system that triggers an alert based on the pilot’s pre-defined indicators of distance and time proximities at the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es in encounters with nearby vessels. To better help pilot in decision making in close quarter situations, collision risk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ontinuous monotonic function of the proximities and risk percep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probabilistically. This paper derives an ordered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to study perceived collision risks. To illustrate the procedure, the risks perceived by Singapore port pilots were obtained to calibrate the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framework based on the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model can be used to gi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llision risk and to define a more appropriate level of evasive actions.  相似文献   
27.
呼和浩特的激光雷达自2003年设置以来不间断地进行着测定。观测结果表明2005年春季沙尘发生次数较少。从1月到5月只观测到5次,其中3次发生在4月份。2004年的沙尘季节出现较早,在3月份就发生过多次。与其相比今年沙尘发生的季节较晚。在所有发生的沙尘现象中最大规模的沙尘现象发生在2005年4月28—29日。激光雷达观测到的消光系数超过2km^-1。(相当于重量浓度为3.5mg/m^3)该沙尘层的高度达到2km,沙尘浓度最高的区域分布在自地面至1km高处。(北京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度2km附近有漂浮的沙尘层。另外,利用CFORS模型模拟的后向轨迹线的解析结果推断其发生源在蒙古南部地区。2005年的特征是在中国境内产生的次数较少,在蒙古发生的次数较多。因此,推断这主要是由于蒙古国境内积雪较少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28.
作为传统的黄沙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黄沙观测手段,它的使用标志着对黄沙的观测由二维空间发展到三维空间。本文简要阐述了NIES型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激光雷达的构成,对利用激光雷达观测黄沙气溶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利用激光雷达观测黄沙天气,具有连续性、准确性和可视化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9.
地质雷达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技术,着重分析总结了地质雷达在环境工程,例如水文地质调查、土壤湿度测定、垃圾场调查、古建筑保护及考古中的应用,讨论了地质雷达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第一部新一代多普勒气候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了实地监测,结合所在位置地势,高差等因素,评价了其辐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分析其搬迁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